首页>闽声
标题图
“清风来故人”——林绍年:老佛爷也敢惹
2021-08-31 10:49 闽声传媒

【编者按】

闽都之光,薪火相传。

今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福州三坊七巷考察,听取福州古厝和三坊七巷保护修复等情况介绍,还步行察看南后街、郎官巷,参观严复故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都活起来”。

今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举办。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留住文化根脉、守住城市之魂,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夯实文化根基,势在必行。

为此,《闽声》杂志重磅推出《清风来故人——近世闽籍名人墨迹摭谈》,该书为闽籍书画鉴藏的实物佐证,四十余位名家旧墨,两百页二十万字,百余幅配图,涉及晚清民国学界、政界、商界、书画界、收藏界、宗教界、教育界、文学界等领域,具有不可低估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书为兰若先生书画鉴藏类随笔专著,涉及原作、释文、小注、考证、鉴赏、评论等诸多知识版块。我们将陆续刊发《清风来故人——近世闽籍名人墨迹摭谈》的精彩内容,与您一同回归“旧时明月”,触碰那些有历史、有温度、有趣味的文字,领略博大精深的闽文化精神风貌。

image.png

林绍年(1845 ~ 1916),字赞虞,晚号健斋,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同治十三年(1874 年)进士,授编修。累官云南、贵州、广西巡抚,兼署云贵总督,后任军机大臣、学部侍郎等。民国后以遗老自居,谥号“文直”。工诗文书法,刊有《林文直公奏稿》《滇闱唱和诗钞》。《清史稿》有传

民国时期著名报人高拜石《古春风楼琐记》叙旧往事里,有个“老佛爷也敢惹”之人物——林绍年,这位敢于直谏的清流名臣,冒死力谏慈禧动用海军经费修缮颐和园而名噪一时。

image.png

林绍年行书团扇 金笺

林绍年自小在同辈就出类拔萃,“弱冠行文即惊长老”。他 29 岁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充考官,到 43 岁转任御史。时慈禧太后拟对颐和园内清漪园旧址予以改造,作为其避暑听政之行宫。已届不惑之年的他忧心忡忡,此时亦不顾位子尚未坐热,便直言上谏,曰:“生民疲敝,当以俭化天下,使督抚爱养百姓。若诛求进献,未足以言忠;虚帤贾怨,未足以言智。请即下召停输,还所进奉”。其奏折公然认为慈禧动用各地献银修颐和园,花了钱,买了民怨,是不智;封疆大吏诛求无已,不知爱民,是不忠。其结果自然得罪太后,“得旨严饬”,不久他便被外放任云南昭通知府。大学士翁同龢对其被贬谪甚感惋惜,连平时好骂人的李慈铭闻后也为之叹服。可林绍年到了云南,秉性依旧,严惩地方首恶,百姓称快。一年后调署云南府,走时“郡中空巷出饯,父老伏地至流涕弗起”。

林绍年任贵州巡抚期间,兴革实事,遗爱黔疆,百姓景仰。时正值清末新政,庚子事变,慈禧太后“西狩”逃亡,清廷警醒后试图在危机中求变革,救亡图存。1901 年 1 月 29 日,以光绪帝之名义发布新政改革之上谕,此标志清末新政之始,在中国近现代史具重要转折意义。林绍年是清末新政的积极倡导者和支持者,他是上奏明确提出君主立宪的地方督抚第一人,此举使其成为备受各方关注的角色。抚黔期间,他更以开放之眼光,冲破边远南荒闭目塞听状况,切合实际实施其“治黔方略”,积极实施“开官智”,推行币制改革,重视实业发展,加强新军编练及狱政改革等。尤值一提的是,他积极实践教育救国思想,开办新式学堂,大规模派遣留学生,培养新式人才。1905 年分批多渠道资送了留日学生百余人,开了贵州空前未有之出国留学之先河,其规模在其后也未曾达到。首批留日学生后来多数成了贵州推进近代化运动的骨干力量,不少成为辛亥革命运动在贵州的领头人,还有不少成为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发展现代教育的先行者。

image.png

林绍年《行书自作诗》扇页 纸本

林绍年作为清末重臣,为官 37 载,一生宦海浮沉,曾历任滇、黔、桂巡抚,后累官署邮传部尚书、经筵讲官和弼德院顾问大臣。历经洋务运动、中法战争、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是中国由传统走向近代转型时期较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作为清末良臣辅相,其风裁峻整,智虑缜密,事小大躬亲不倦,其品德、政声、文章、书法都名重一时。他立朝直谏敢言,出任地方官后,躬身为民做事,确是值得称道的人物。1916 年,林绍年去逝,贵州名贤耆宿二十人联名撰挽联曰:“遗爱在西南,富水贵山思节钺;大猷垂竹帛,房谋杜断惜丝纶”,以表思念赞美之至情。

林绍年工书法,书风峭拔遒劲,跌宕有韵。余斋收藏其行书金笺团扇,点画劲爽,骨力强健,凝练瘦劲,清健开张,气势过人。其作书笔锋全铺,勾斫着纸有声,笔力苍劲,深具欧柳方整严峻之气。“孤棱自峻,气节弥贞”,观其字,如见其人。

image.png

林葆恒书札 笺纸

林绍年次子林葆恒(1872—1951),字子有,号讱庵,福建闽县人。清末民初著名词家,光绪癸巳年(1893)举人,早年曾入李鸿章幕僚,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回国后,1910 年,经过学部考验及廷试,被赏为当年唯一的文科进士出身,并授翰林院编修。民国后曾任驻小吕宋(今菲律宾)副领事、驻泗水领事。后历官湖北劝业道、直隶提学使。然其淡于仕进,潜心学问著述。

林葆恒精于词学,著撰颇丰,是民国初期一位重要但久被学界忽略的词人和学者。夏敬观《忍古楼词话》赞其词曰:“清声逸响,饶有韵味”。他年轻时便赢得“八闽词坛后劲”之美誉。他在天津组织词社,后至上海创建沤社。著有《讱庵词》《词综补遗》《闽词徵》等。其辑有《闽词征》六卷,自宋徐昌图、杨亿至民国闽籍词人之作,靡不网罗。编有《词综补遗》,叶恭绰编《全清词钞》,得其襄助者尤多。

著名文史学者郑逸梅在《人物和集藏》一书写道:“柳北野获得《讱庵诗稿》手抄本,写在飞翠轩红条笺纸上,字极工致,标题为第三册。北野不知讱庵为何许人,出以见询,我一望而知是林子有的手稿,告以林氏名葆恒,号讱庵,为林赞虞侍郎绍年之子,刊有《落花诗》一册。……北野以我对林氏很熟稔,即把这诗稿举以见赠。”

image.png

林葆恒《行书陆放翁自规诗》轴 纸本

余所收藏其自作诗行书轴,字极工致,雅洁,典雅端凝,真词家婉约之手笔,与其父手迹之笔性相较而言,如林下美人晤见披挂老将,极有戏剧般效果。然其蕴藉韵味则同,极富书卷气,概因父子二人文质合而经历殊异矣。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