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龙岩>文化
标题图
古韵培田品书香
2021-08-29 08:08 龙岩市全媒体中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者陈寿南:说起闻名遐迩的培田古村落无人不晓,不少的海内外游人慕名前往揽胜,因为它是“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最美历史文化名镇”。


培田古村落风光迷人,古建筑群奇伟华丽,历史文化厚重多彩,我曾多次到培田游览,而每一次的感受都不一样。前些日,我与几位朋友又再次游览了培田,细品了培田的历史文化,被那“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浓浓书香所感染,由此,写了篇《古韵培田品书香》散文,与听众、与读者分享游培田的感悟。

图片

《古韵培田品书香》


传统村落是乡愁的寄托、文脉的传承、美德的弘扬、乡村游的打卡地。

青山环抱,翠树迎客;荷花撩人,溪水穿村;青砖黛瓦,比屋连甍;古街驿道,店旗招摇;崇文重教,耕读传家;家训族规,礼义廉耻;圣赐牌坊,人才辈出……这也许是培田的景胜所在,古韵所在,书香所在,魅力所在,游人之向往!

图片

培田古村落全景丨陈寿南 摄

图片

“崇文重教 耕读传家”碑文丨陈寿南 摄

培田古村落,坐落于连城与长汀交界处的松毛岭脚下,现隶属连城宣和镇,留有通往古汀州的驿道。培田村现仍较好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风貌,布列工整,建筑精湛、功能完备,环境优雅、古韵深厚,极具书香。在千米的古街两侧保存着30余幢“九厅十八井”形式的高堂华屋、21座宗祠、5个庵庙、6所书院与塾学遗址、2座圣赐跨街牌坊,组成了约7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中国古建筑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考察后说,培田古村落是民族文化瑰宝,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文物。

图片

千米驿道街景丨陈寿南 摄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时代变迁,风雨沧桑,培田古村的历史文化瑰宝,曾尘封于历史的尘嚣之中,不为世人所知。2000年伊始,县里组织专家学者考察之后,才发现培田古民居群这一历史瑰宝,着手规划、保护、开发为客家旅游胜地。从此,培田以“九厅十八井”为特色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齐名于永定土楼、梅州围屋,与江浙的周庄、乌镇等名胜相提并论。2005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评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被誉为“民间故宫”“客家庄园”等。海内外各类媒体纷纷报道培田古村落的历史文化,让培田闻名遐迩,誉满海内外。培田还成为《红色摇篮》《邓子恢》等多部影视剧的取景地。

图片

村口圣赐“恩荣”牌坊丨陈寿南 摄

培田,建筑之完美,文化之厚重,景观之奇秀,游人看什么?怎么游?我无须一一赘述,历史古韵,建筑奇伟,书香芬芳的培田游三大看点,也许会让游人难以忘怀!

历史悠久开基业,耕读传家和睦兴,是培田古村游的第一个看点。培田始祖吴八四郎定居培田后,子孙后代农、工、商、读并举,成就了培田吴氏家族的宏大基业。游人从700多年的古街驿道、600多年的“衍庆堂”宗祠、400多年的“南山书院”中,可以看到培田古村落的历史悠久;从村头的“恩荣”圣赐牌坊,村尾的“圣旨”牌坊以及“大夫第”“进士第”的大屋堂号中,可以领略到培田吴氏家族的荣耀。

图片

衍庆堂丨陈寿南 摄

青砖黛瓦古建筑,九厅十八井领风骚,是培田游第二个看点。培田众多的古建筑,游人难以一一遍览,你只要揽胜“大夫第”“继业治平”(亦称官厅)“进士第”“都阃府”以及“衍庆堂”“衡公祠”“久公祠”等几座有代表性的建筑,就会领略到培田古建筑群的历史与风格。

图片

继业治平(官厅)丨陈寿南 摄

“大夫第”又称“继述堂”,是培田“九厅十八井”建筑群最富丽堂皇的代表。砖木结构,四进、三堂、四横屋、18个厅、24个天井、108个房间,占地6900平方米,门额题“三台拱瑞”四个大字。屋内布局合理、雕梁画栋、工艺精细,极为华丽。户主吴昌同经商起家,为培田首富,其子吴达当上了“布政司”大官,因此朝廷也封吴昌同为“昭武大夫”,故府第写上“大夫第”。因吴昌同乐善好施、勤业助学、名望声远,朝廷圣赐“乐善好施”牌坊。

图片

继述堂(大夫弟)九厅十八井丨陈寿南 摄

“继业治平”又称“官厅”,建于康熙年间,距今约有300年历史。该屋占地6000多平方米,布局风格与“大夫第”相近,因常接待来往官员,故称“官厅”。

图片

文武进士吴拔祯旌表丨陈寿南 摄

图片

进士第丨陈寿南 摄

要了解培田吴氏家族耕读传家代表人物,还要看一看“进士第”(原名“务本堂”)和“都阃府”两处古厝建筑,知道培田历史上最显赫人物吴拔祯。光绪十八年(1892年)会试吴拔祯取得第三十二名进士,殿试中又考中第三甲第八名武进士,赐“蓝翎侍卫”四品,皇帝身边行走,后调山东“青州营”任守备,赐三品“都司衔”。吴拔祯文武双全,功成名就,是培田最大的官,培田便有了“进士第”“都阃府”之名和圣赐“恩荣”的牌坊。

图片

都阃府丨陈寿南 摄

图片

都阃府门坪“鹿鹤图”丨陈寿南 摄

当你游览了600多年历史的“衍庆堂”总祠,飞檐斗拱、金匾罗列的“衡公祠”“久公祠”时,你会感受到培田古村“慎终追远”的宗祠文化!

图片

衡公祠、久公祠街景丨陈寿南 摄

崇文重教兴学堂,家训族规知廉耻,是培田古村游的第三个看点。崇文重教,兴办学堂,书声琅琅,人才辈出;家训族规,勤业善举,敬祖孝悌,礼义廉耻……培田古村文化的书香,是游人感受最深的!

我们从培田古建筑的楹联文化、书院文化、家训文化三个方面,看看培田先民怎样营造励志文化,培养人才,教育子孙。

图片

古街驿道丨陈寿南 摄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几幅有代表性的楹联是怎样写的。“大夫第”门联“水如环带山如笔,家有藏书陇有田”;“务本堂”(进士第)堂联“为善自获福,修身可齐家”;“继业治平”(官厅)堂联“积德润身如积玉,教子遗书胜遗金”,侧联“饥能壮志寒能壮气志气不凡定多安泰,耕可养身读可养心身心无恙自获康宁”。游人从这几幅楹联中,可深深地感悟到培田先人的耕读为本、积德从善,教子有方、苦尽甘来等的厚重耕读文化!

其次,我们来看看培田先人怎样重教兴学,培育人才。培田古村的兴学看点一是办学早,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就兴办了“十倍山学堂”;二是学堂多,前后兴办了“十倍山学堂”“白学堂”“业屋学堂”“岩子前学堂”“清宁寨学堂”“南山书院”。其中,著名的为“南山书院”(创办于1744年),该书院名师执鞭,汇聚各房派生员,成为全村书院;三是举措好,把办学助学的费用分担写入族规,确保办学经费的来源;四是出人才,科举时代培养出了238位秀才、举人、进士,民国时期培养出近20名留学生、黄埔军校生、院专生,新中国成立以来培养出400余名大学生(其中硕士、博士、知名学者20多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是培田崇文重教,才有了人才辈出的骄傲。

图片

南山书院丨陈寿南 摄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培田先人的家训族规文化。《家训十六则》中“孝父母”:大孝小孝,备载于礼;“和兄弟”:如手如足,非越与秦;“勤读书”:士为民首,读书最高;“勤生业”: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等;《族规十则》中“路内圳水护祖堂而便汲饮也,务宜长流清洁,毋得投秽物等件,违者重罚”等。从培田家训、族规中,我们不难看出其文化内涵与时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倡导的传统美德有异曲同工之处,极具正能量,应以弘扬传承!

图片

古街“一线天”丨陈寿南 摄

培田的古民居建筑群的奇伟华丽,让游人惊叹;培田的厚重传奇历史,让游人探秘;培田的楹联文化、书院文化、家训文化,让游人感悟!

培田,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它还是红色教育基地,刘少奇、朱德、彭德怀、叶剑英、谭震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红九军团在这里留下了革命的足迹!

图片

荷花池丨陈寿南 摄

村头的那一棵数百年古樟树,见证了培田的沧桑变化;古街的那条铮光发亮、凹凸不平的鹅卵石驿道,诉说着培田的历史传奇故事;村中的那条清澈如镜、川流不息的河源溪,吟唱着培田新时代的美好未来……

图片

村尾“圣旨”牌坊丨陈寿南 摄

醉人的绮丽风光,宏伟的古村落,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的红色基因,让培田成为“中国最美历史文化名镇”,让游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图片


作者简介


陈寿南,1955年10月出生,漳平籍,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漳平团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长汀县常务副县长、市属国企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中共龙岩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退休后任龙岩市国有资产管理协会会长至今。




图片
图片
图片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