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厦门愈发现代化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这座城市学习、就业、生活、旅游……据统计,目前在厦门居住的外籍人口已接近6000人。
在微信朋友圈、海外社交网站上,外国人夸赞厦门的,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文化以及诱人的舌尖美食,还有市民的高素质、良好的社会治安、城市发展的包容性。
是怎样的经历与故事,让外籍人士毫不吝啬地给予厦门好评,充当厦门形象对外传播的志愿者?近日,记者走近了他们中的几位,听听他们与厦门的故事,看看他们眼中的厦门。
“厦门通”潘淑娜:“我眼里的厦门跟捷克挺像的”
8月5日,一群出现在厦门第一医院里的“老外”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有序地排队准备接受中国新冠肺炎疫苗注射,领队的就是来自捷克的姑娘潘淑娜。当天,300多名外籍人士顺利完成疫苗接种。
潘淑娜的捷克名字叫Zuzazn,现为厦门市外国人才服务站服务顾问。6年在厦门的生活经历,让她成为名副其实的“厦门通”。
“我眼里的厦门跟捷克挺像的。”潘淑娜生长于捷克东部的一个村镇,她的家门前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厦门山海相连、四季常青,每次看到绿油油的草地,我感觉自己还在家乡的那片森林里。”潘淑娜说。
潘淑娜去过中国很多城市,却与厦门情谊最深。除了美丽的生态环境,厦门的友好包容最让她流连忘返。
潘淑娜记得自己刚到厦门大学攻读英文翻译专业研究生时,全班只有她一个外籍学生,而当时她的中文并不好,不知道怎么选课程,也羞于与同学交流。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班长主动找到她,为她答疑释惑。慢慢地,她融入了这个新环境,与同学相处得特别好。
潘淑娜喜欢以志愿者的身份体验、融入、理解厦门。当她听说厦门的官任社区是一个小型的“地球村”时,便主动加入社区外籍人士志愿服务队,与其他外籍志愿者一起协助社区组织夏令营、国际学堂等活动。
7月3日,厦门正式发布《外籍人才来厦工作生活指导手册》,潘淑娜作为手册的主编之一,从起草手册开始到手册出版,历经2年。
这本手册共有中英文两个版本,总计400页,包含11个章节,详尽描述了外籍人才从抵厦之初到融入厦门面临的签证、就业、创业、医疗、教育、美食、休闲娱乐等诸多挑战的解决之道,可以说是外国人才通行厦门的一本“百科全书”。
手册在高崎国际机场入境大厅常年发放,让外国人才踏入中国的第一站,就能了解厦门的营商环境与招商引才政策,感受到厦门市委、市政府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引才引智的诚意。
7月30日,厦门启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三级应急响应,潘淑娜迅速组建了一支40人的国际志愿服务队伍,在社区核酸检测点,引导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厦门应对疫情反应非常迅速,这里很安全、很友善,我们在厦门找到了归属感,理应为厦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分力。”潘淑娜说。
大叔快乐:在他的足球学校,“快乐”是目的
快乐闲暇时喜欢骑自行车在厦门大街小巷穿梭,蹬着脚踏板风风火火,一溜烟儿地从你眼前驶过。“快乐”是他的中国朋友给他起的中文名,因为他的性格乐观豁达,也总是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
快乐是意大利人,来到厦门已经24年了。1997年,40岁的他从美国直飞香港,然后骑了8天自行车抵达厦门。只因朋友告诉他,“厦门很美,我一定要来看看”!
那个年代没有导航,也没有酒店,道路崎岖,骑行的8天不能算顺利,但却遇到了许多善良的中国人。“中国人会请我去他们家吃饭,我给他们拍照,与孩子们一起玩耍,很融洽,我很感谢他们!”快乐回忆道。
在中国人的帮助下,快乐来到了厦门,并申请在厦门大学针灸班学习针灸,居住在校内。中医针灸为他打开了新视界的大门,他了解到华夏悠久的中医学文化。
时光荏苒,曾经的“小渔村”厦门已经发展成一座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快乐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从厦门大学针灸班毕业后,快乐先后在中医院、外贸公司任职,同时组织了多场公益慈善活动。
“你是意大利人,为什么不组建一个足球学校?”2015年,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快乐申请了市体育中心的一块场地,开办“FIFOX”足球学校,专门针对6~13岁的孩子,进行足球训练。
在快乐的足球学校,“快乐”就是目的。进球了,他会鼓励孩子们给射手一个拥抱。比赛结束了,他会鼓励获胜的球队给输了的球队鼓励。快乐说:“比赛时碰撞竞争,是对手,比赛后拍拍肩,又是朋友。”
有快乐在的足球场地,总是布置得像专业比赛一样,挂满了各国国旗,还有写着“平等、尊重”的横幅和标语。他觉得,这样的布置可以让学员们感受到足球属于世界。
从2个孩子到60多个孩子,快乐的足球学校越来越受欢迎,他成为厦门足球圈有名的教练。在不教学的时候,快乐会倾力组建外国人球队,组织公益的厦门中外足球联赛。他还曾为了推广厦门和他组织的公益联赛,带着横幅去广州见恒大俱乐部主教练里皮。
快乐最大的愿望就是组建一支厦门人的球队,去意大利比赛、交流和展示。
2017年,快乐的梦想终于实现了。由不同足球俱乐部队员组成的厦门足球队,飞往阿姆斯特丹,转机意大利威尼斯,与当地球队进行了4场友谊赛。
现在,快乐又有了新的愿望,那就是把意大利的球队请来厦门,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了解。“只要坚持,努力,梦想一定能实现!”快乐激动地说。
小哥明台:在厦门,他实现了当老板的梦想
8月20日下午3点15分,明台从海沧家里出发乘坐地铁,15分钟后,他出现在思明区官任社区居委会。“太快了!厦门地铁真厉害!”
明台的土耳其名字是Rustem Ata Turk。2012年,他来到中国南安,与一名中国老板合作花岗岩出口生意。但好景不长,同年5月,土耳其对进口商品实施附加关税新规,明台的生意便搁置了。他倒不着急,到厦门大学求学3年,学好了中文,还在一家中国公司干了一阵,后来于2016年创办了自己的出口外贸公司。
“中国的大理石天然,纹路漂亮,很受海外欢迎。”明台了解国际市场需求,他把中国的大理石卖到了土耳其、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国,打响了知名度。
在没有到中国之前,明台只能从影视作品里对这个国家知晓一二,对厦门更是陌生。如今,除了在厦门衣食住行的日常,他还喜欢在中山路看乐队现场演奏,在咖啡一条街享受各国的美食,在环岛路沙滩静坐远眺大海……
在厦门多年,明台见证了这座城市日益开放与包容。随着事业步入正轨,明台越发习惯在厦门生活。
2020年1月,明台返回土耳其老家探亲,却不承想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他无法回到中国。明台焦急万分,家人却不理解:“在土耳其发展不好吗?这里有你的家人、朋友。”明台说:“在厦门,我实现了做生意、当老板的梦想,生活也很惬意、放松。在土耳其我反而觉得自己是个‘老外’,我一定要想办法回厦门!”
明台不断与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沟通,经过数月的等待,在符合政策规定的条件下,2020年11月,他终于踏上回厦门的路途。
从土耳其转机韩国、日本两国,再到广州隔离,近一个月的时间,明台终于回到厦门。他说:“回来了,我心就安了。现在我正在计划做一些别的生意,厦门发展很快,我相信会找到新的机遇,一定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