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一条“叫了只炸鸡门店发现老鼠屎和蜘蛛网”的新闻冲上了热搜榜,在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的突击检查中,仓山区一家网红炸鸡外卖门店内的卫生状况堪忧:腌制鸡块暴露在露天环境中,炸鸡用的油颜色发黑、味道刺鼻,柜面布满污垢,地面还有蜘蛛网与老鼠屎,无食材溯源凭证等。目前,涉事门店已被执法人员立案查处。
就近期来看,食品安全问题并非个例。前不久,记者暗访“奈雪的茶”发现,该茶饮个别门店地面不仅出现蟑螂,还使用发黑的芒果制作饮品;知名艺人郑恺经营的连锁火锅店“火凤祥”被曝使用变质食材;华莱士后厨脏乱不堪……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可频频被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得不令消费者提心吊胆。更让人忧心的是,这些被曝光的商家中,不乏深受消费者青睐的知名餐饮品牌,品牌门店尚且屡屡“翻车”,一些不知名小作坊的卫生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事实上,国家对食品生产有着严格的安全标准,除了对食品保质期、经营环境等做出了基本要求以外,《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条第三项还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需有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也就是说,食品生产经营者有义务聘请相关专业人员来监督保障食品安全。但显然,上述被曝光的餐饮品牌并未落实好这一规定,即便他们设有食品安全管理的相关人员,其内部监督也无疑存在失责之处。
保证食材的新鲜安全,保障生产环境的卫生整洁,这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基本认知,也是餐饮行业应有的普遍共识。对于凭借口碑立足市场的餐饮品牌来说,更应该成为餐饮行业的正向标本,然而不少商家一味压缩生产成本,让行业内部监督形同虚设,弃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于不顾。要知道,品牌需要用品质兜底,一旦触碰食品安全的“红线”,被监管部门约谈整改,品牌形象塌方,消费者也会选择“用脚投票”。食品安全大于天,近期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在严防严打食品安全问题,但难免存在“漏网之鱼”,对于“翻车”品牌的事后追责固然不可少,但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还需防患于未然。
对此,浙江省针对网络餐饮展开的数字治理经验或可提供借鉴。今年7月,“浙江外卖在线”数字平台推出“阳光厨房”功能,目前已接入两大外卖平台的APP,通过视频直播,消费者可以看到商家后厨实景,全流程监督食品的清洗、加工和制作,真正实现了让后厨“晒”在阳光之下。诚然,“阳光厨房”主要针对的是网络餐饮,但是随着数字化的深入,实体餐饮与网络餐饮实则难分泾渭,何况,线下用餐的安全亦需要保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阳光厨房”的理念与建设值得在餐饮行业全面普及和推广。毕竟,为食品安全多添一重保障,也能让消费者能多一分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