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啦!开~海~啦!
经过长达3个多月的漫长等待,终于开海啦!
一艘艘渔船,卯足劲儿,开足马力,意气风发地朝大海驶去。那气势,那走位,毫不亚于军舰!
在吃货们眼里,那些不是渔船,而是即将装满鲜甜海鲜、充满诱惑的大容器!他们的味蕾早已蠢蠢欲动了!
说到这里,小编也忍不住要流口水了……
位于东海之滨的福建,海岸线有多长,海鲜就有多丰富!不过,小编要墙裂推荐的还是霞浦的海鲜!
这座被霞光眷顾的海滨小城,不仅有美到令人cry的风景,还有令人舔屏的海鲜。这些来自大海的慷慨馈赠,无时无刻不撩拨着吃货们的味蕾!
当然了,如果你想来点清爽的,霞浦也是福建著名的茶乡,一杯元宵绿或荒野白,是品尝海鲜后的绝配。
海鲜,香茗,共同谱写了一曲山海交响!
吃货们注意了,请准备好小本本,下面划重点!
小编给大家安利几种霞浦当地最原汁原味的海鲜,大家可以按图索骥,凭这条推文去寻找舌尖上的霞浦哦!
#吃“笔架”:堪比吃“龙肉”
笔架的产量并不高,它们雌雄同体,喜欢附在大浪拍打的礁岩缝隙里,平时很难打捞捕捉,甚至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可遇不可求,称其为“龙肉”名副其实哇!
#海葵:我是“海上花”
海葵,外表看起来很丑陋,像螺肉,但没有外壳,滑溜溜,黏乎乎的,似乎还有点重口味。
在霞浦,当地人叫海葵为“岐乳”。而且,它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海上花”。名叫“花”听起来像是植物,但它实际是一种构造无比简单的无脊椎动物,就连最低级的大脑基础也不具备,只是因外形似葵花而得名。
与其如此没有“尊严”地活着,不如成为一道美食。于是,它就成为吃货们餐桌上的一道风景,鲜美得很哦。
#剑蛏:水焯最清甜
剑蛏,学名尖刀蛏,因体态如剑而得名,生长在肥沃的滩涂之中。两扇洁白的壳衣,显得轻盈而灵动。与普通的海蛏相比,它也显得娇小玲珑。
这是一种长在滩涂泥土里的蛏子,是霞浦独一无二的品种。它那细嫩的口感,清甜的肉质,令你简直无法想象:黑漆漆的滩涂,竟能孕育出如此光洁肥嫩的生物。
剑蛏选材以精小为佳,能吃上“小剑蛏”是种福分,口感“鲜、嫩、脆、爽”,当你吃上第一口,就根本停不下来,直到把整盘消灭干净。
水焯剑蛏味胜于“鲜嫩清甜”,“佐酒剑蛏”味胜于“咸香脆爽”。家常自制的“酒炖剑蛏”“枸杞剑蛏”,则侧重补虚滋养。其实与海蛏相比,剑蛏不大适用这种烹饪方式,对于火候要求相当之高,若炖老了,失了嫩脆口感,则味如嚼蜡。
#九齿扇虾:很威武很美味
它的外形,看起来就像“变异”版的龙虾,又像螃蟹,威风凛凛。
这家伙整体扁平,形状如团扇,名字“九齿扇虾”,霞浦人叫它“虾排”,或者直接叫它“海怪”。
它的吃法很简单,就是用黄酒清蒸。口感跟皮皮虾差不多,但肉质更厚实,带膏的吃起来更爽口。因为加了酒,味道更诱人。当然了,如果加入蒜蓉粉丝,热油浇淋后,也是相当经典的吃法。
#龙头鱼:就像吃豆腐
龙头鱼,这个名字乍一听,素不素很陌生?
其实咧,在百姓的餐桌上相当滴普遍,是一种很草根的海鲜,我们都喜欢叫它“水淀鱼”。它又叫水潺,“潺”常用来形容溪水、泉水缓缓流动的样子,鱼如其名,它就像水一样柔软。
它通体呈灰色与白色,它没有鱼鳞,只有一条主骨,并且主骨很柔软。刚出水的水潺又白又嫩,表面相当光滑。
它看似柔弱,在海里可不是省油的灯,它厉害就厉害在头上,确切地说是它的那张嘴,身披铠甲的虾兵蟹将常常成为它肚中的美味,所以其学名为“龙头鱼”。
它的肉如豆腐般白嫩细软,含水分高, 但豆腐却没有水潺的鲜美。作为平民百姓的海鲜,它的做法有红烧、滚豆腐、面拖、椒盐等,每一种做法都好吃,是一道灰强灰强nice的下饭菜哦。
#弹涂鱼:滩涂“小人参”
弹涂鱼,又叫“跳跳鱼”。它们,恐怕是霞浦滩涂上“最靓的仔”。
它既会走路还能跳,依靠胸鳍贴地,就能急速走上三四米,除此外,还能把尾巴扭动90°,然后迅速弹出身体。要是论地上走路和定点跳远能力,其它鱼恐怕都是望尘莫及的。
跳跳鱼,肉质细嫩、爽滑。高蛋白、低脂肪,被称为“滩涂上的小人参”。这种鱼不论煎炒烹炸,还是煲汤,都是上等海鲜食材。
小编介绍的海鲜,只是霞浦比较有特色的,还有很多鲜甜海味等着你的味蕾去发现!
另外,霞浦不仅海鲜出名,茶也很不错。如果你觉得海鲜吃多了太腥,不妨来一杯霞浦特产的元宵绿,解腻去腥,清爽非常。
霞浦畲乡茶园(朱桂清 摄)
元宵绿,既是茶树品种名,也是茶名。由福建霞浦县茶业局于1981~1998年从霞浦县崇儒乡后溪岭村“春分茶”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具有开采期特早、香气特高、品质特优等特性。1999年,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品种。
霞浦元宵绿(饶军 摄)
霞浦元宵绿,外形优美,色泽银绿隐翠,内质汤色黄绿清明,香高味醇,鲜爽生津,叶底黄绿明亮,香气高爽似板栗香。
走!去霞浦,就现在!
吃海鲜,品好茶,体验一番舌尖上的山海“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