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报
标题图
泪目!35年前国际知名中国美食评论家拍摄的泉州古城视频刷爆朋友圈
2021-08-17 11:17 泉州晚报

当时的西街和中山路是这样的啊!”“我听到了五六声叫我妈妈的名字!从卖海鲜那边开始的,那时候的她很漂亮啊!”近日,一个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的视频刷爆了泉州人的朋友圈,年代感满满的场景立刻在许多泉州人中上演了一波“回忆杀”。

据悉,这段视频最早来源于B站(全称哔哩哔哩),记录了1986年国际知名中国美食评论家Kenneth Lo和他带领的团队到泉州古城探寻美食文化的经历。

“原来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有这么多外国人来泉州打卡!”视频中出现的许多异域风情的面孔,令不少市民纷纷感叹,从一千多年前的宋元至今,这座世界遗产城市一直没有被忽略过。

当时的市场

一个名为《80年代—中国行,第二集泉州》的视频,由B站Up主“V_记录”上传,尽管画面泛黄、像素较低,但仍旧挡不住满满的泉州古城风情。在这段不到7分钟的视频中,美食家们一行参观了清净寺、开元寺等历史文化古迹,又前往当时位于肃清门的西街菜市场和位于府文庙的中菜市场,了解泉州当地的饮食文化。

图中拿相机的年轻人为泉州知名文化人、摄影家陈世哲,右为国际知名中国美食评论家Kenneth Lo。

“这是马可·波罗熟悉的小镇,他从这里启航返回欧洲,在他服务了北京朝廷19年后。”视频的一开始,响起来了美食家Kenneth Lo的解说,这座曾被马可·波罗誉为“东方第一大港”的城市是什么模样?带着强烈的好奇,他们试图从上世纪80年代的泉州,一窥宋元时期泉州的商贸繁华。

不少市民在视频中找到当时的记忆和熟悉的面孔

“马可·波罗注意到一件事,泉州有相当多的穆斯林人口。清净寺现在是中国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他们首先来到了清净寺,画面中标志性的尖拱门式门楼,令许多人顿觉熟悉。接着,画面转到开元寺的双塔,“这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小镇,还拥有两座700多年历史的宝塔,被认为是中国最好的宝塔之一。”岁月流逝,沧海桑田,令人感动的是,在时间画笔的镌刻中,在历代泉州人的精心保护下,这些古迹依然还在,依旧保留着令人赞叹的魅力。

东西塔见证过许多人的青春,仍旧屹立如昔。

随后,Kenneth Lo一行在西街及中山路周边的街巷探访,推开红砖白石的闽南古大厝木门,走进普通的泉州人家。画面可以看到,那时的泉州,路上还是石板路,来来往往的都是自行车,他们不禁感叹,似乎泉州14万人,人人都有一辆自行车。

上世纪80年代的石板路和满城的自行车

画面中,出现许多高鼻梁的异域面孔,不时举着相机在拍照。不少泉州市民看完视频感叹地说,原来,早在上世纪80年代,泉州这座千年文化古城就吸引了诸多海外游客前来“打卡”,“泉州以前外国人真多!”

而视频背景中的亲切乡音和一闪而过的熟悉人影,勾起了不少市民对过去岁月的回忆,有网友还敏锐地“捕捉”到妈妈年轻时候的身影,“我听到了五六声叫我妈妈的名字!从卖海鲜那边开始的,那时候的她很漂亮啊!”名为“斯蒂芬郭”的网友激动地留言。

上世纪80年代就有许多外国人来到泉州旅游

视频中一位手拿相机的年轻人,许多人一下子就认出来了,他正是泉州知名文化人、摄影家陈世哲。时隔30多年,通过镜头与年轻的自己会面,这份意外之喜让陈世哲感慨万分,“这些影像记录唤醒了老泉州人关于上世纪80年代的记忆,画面亲切得让人动情。”

陈世哲介绍说,当时他在泉州市旅游局负责旅游宣传工作,常年接待来泉的外国学者。1986年,Kenneth Lo一行来泉交流,这支队伍中有美食家、美食作家、旅行探险家,此行主要是以探寻泉州当地美食为目的。陈世哲回忆,除了清净寺和开元寺,当时Kenneth Lo一行人还前往当时位于肃清门的西街菜市场和位于府文庙的中菜市场。

市场中忙碌的海鲜摊位

“500年前,马可·波罗结束了19年的与成吉思汗的共事后,来到南方准备回家,他在杭州和泉州停留,最让他印象深刻的就是中国的市场,就是我们早上看到的这些。”Kenneth Lo一行,来到早晨的西街菜市场和中菜市场。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市场品类齐全、热闹非凡,每天都有新鲜的农产品、海产品供应,竹匾、竹篓兜着的蛤蜊、梭子蟹个个硕大鲜美,摊位上的惠安女和蟳埔女,也成为一道独特风景。

沧海桑田,于肃清门的西街菜市场早已搬迁,而位于府文庙的中菜市场也消逝在历史的烟云中。不过,如今的古城,仍是那个半城烟火半城仙的古城,仍是那个烟火与诗意交织的城市。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