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电子报
宋代福建词人的婉约风调
2021-08-17 07:22

宋代的福建词人创作了相当数量情调柔美、格高韵远的动人词篇。凡文不能达、诗不能道的情感在他们的长短句里被委婉地形容刻画,以至销魂般的倾诉,充满着典型的艺术魅力。

入宋之后,最早的福建词人为徐昌图,莆田人,宋太祖授为国子博士。《尊前集》选有他的《临江仙》《河传》,被誉为唐音。

《临江仙》一首写道: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这里写江行夜泊的情景。通宵达旦的离情别绪,在柔丽的意境中让人婉转地透见客中情味。酒罢别离,更在恍惚中品尝着人生虚浮无定的况味。此恨绵绵,回头望去,渐觉烟柳趋密。孤雁在淡云中高飞,夕照在寒光中摇曳。“今夜画船何处?”恰是词人的明知故问,增强了飘浮无定之感。转眼间,江月朦胧,人却在异乡的漂泊中,伴着孤枕残灯,晨风轻浪。微波拍舵里酒醒人静,格外地感到离愁的浓烈、孤独的无奈。这首词的语言极其讲究,如“淡”“孤”“寒”“暮”“残”“轻”等都修饰得恰到好处。抒写的离情别意,轻柔而自然,情深而意长。

别开生面的北宋著名词家柳永,福建崇安(今武夷山)人,他在中国词史上的贡献,应是福建古代文化史值得骄傲的一个篇章。他是北宋首位专力创作慢词、自制新曲的卓越成就的作者。他创造独特的美感,连苏东坡也有“不减唐人高处”的赞美。

柳永有不少悲秋情绪和伤别苦楚的力作为人所称赏。《八声甘州》就是一首兴象超远、情景融合的独具生命气息的回响之作。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怎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这首词是悲秋的无限感慨。暮雨潇潇,黄昏的一场秋雨,在霜风残照中,尤其透着冷落和凄凉。处处花叶凋零,满目物华在慢慢地消逝,深埋着岁华摇落的悲哀。只有无情的长江之水冷漠无语地东流不返。残忍的现实连登高望远也不忍心,羁旅的凄苦,何以要如此颠沛流离?远方的佳人应是在妆楼觅着天际归舟。可惜一次次误过,又怎知道倚栏凝望遥远家乡的苦命人儿。“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正是苏东坡以为唐人亦不过如此的佳句。引字“对”与“想”,生发出联翩触目惊心的影像,凄寂而细腻,虽婉约,却真有慷慨悲歌的情状。

常与苏东坡酬唱的章质夫,福建浦城人。《水龙吟》(杨花)被苏东坡极力称赞,并次韵唱和。章的杨花一词,尊为绝唱。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全词婉丽工巧,把柳絮杨花作了新颖别致的描述,以拟人化的手法委婉地表达命运的感伤。引发了东坡先生“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慨叹。

北宋末年,福建永福(今永泰)人张元幹,著有《芦川词》。他是一位志士,绍兴八年赋《贺新郎》赠李纲,得罪秦桧,而漫游江南,客死他乡。他是北宋与南宋交替时期的词坛承前启后的重要词人。有《芦川词》二卷,词风多样,而婉约格调的词尽显明畅凄婉,有妩秀之致。

作者落笔风神宛在。《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里“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莹”,动静得宜,怡心悦目,也倍觉传神。长调《兰陵王》(春恨)写烟柳弄晴,芳草侵阶的春意盎然,年少疏狂,驰道同载的旧时漂泊,又道出音断弦索的辞尽意不尽的相思之苦,离乱之悲。

莆田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他在宋词史上应有一席之地。作为辛派的重要作家,雄力弥足,却不减隽美风流。

《清平乐》写舞姬绝妙的一首,为鉴赏家所称许。

宫腰束素,只怕能轻举。好筑避风台护取,莫遣惊鸿飞去。

一团香玉温柔,笑颦俱有风流。贪与萧郎眉语,不知舞错《伊州》。

这番轻盈温柔的画面,读来自有灵动的想象。作者巧妙地用上汉成帝为赵飞燕筑七宝避风台,梁武帝萧衍为女子倾慕亲爱的萧郎,商调大曲伊州曲的典故贯串其间,活脱脱地把一个美人的体态风姿写了出来。

南宋有一位建安(今建瓯)词人黄昇,字叔旸,号玉林。他编的二十卷上下部《花庵词选》,对研究唐宋诸贤至南宋作家词作,提供了高质量的绝妙词选。

《酹江月》(夜凉)是他极富情味的秋夜感怀之作。

西风解事,为人间、洗尽三庚烦暑。一枕新凉宜客梦,飞入藕花深处。冰雪襟怀,琉璃世界,夜景清如许。划然长啸,起来秋满庭户。

应笑楚客才高,兰成愁悴,遗恨传千古。作赋吟诗空自好,不直一杯秋露。淡月阑干,微云河汉,耿耿天催曙。此情谁会,梧桐叶上疏雨。

这位淡于功名,精于诗词的文士,在这首词里先以“清”来衍生清秋夜景,以“划然长啸”的逸气转入哀郢怀湘的遗恨。此恨绵绵,知音难觅,唯在梧桐疏雨间不尽思量。这格调的雅洁、清冷、超旷,是难得的艺术精品,也是词人内心世界的独白。

宋代福建在科举事业中成就辉煌。福建词人在这优越的文化背景中将发自肺腑的真情、忧伤、欢愉、期盼,通过婉约的情采加以抒写,必然赢得广大受众的欣赏与共鸣。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