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闽声
标题图
“清风来故人”——王庆云:传家有谱写风雅
2021-08-11 17:56 闽声传媒

【编者按】

闽都之光,薪火相传。

今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福州三坊七巷考察,听取福州古厝和三坊七巷保护修复等情况介绍,还步行察看南后街、郎官巷,参观严复故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都活起来”。

今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福州举办。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留住文化根脉、守住城市之魂,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夯实文化根基,势在必行。

为此,《闽声》杂志重磅推出《清风来故人——近世闽籍名人墨迹摭谈》,该书为闽籍书画鉴藏的实物佐证,四十余位名家旧墨,两百页二十万字,百余幅配图,涉及晚清民国学界、政界、商界、书画界、收藏界、宗教界、教育界、文学界等领域,具有不可低估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书为兰若先生书画鉴藏类随笔专著,涉及原作、释文、小注、考证、鉴赏、评论等诸多知识版块。我们将陆续刊发《清风来故人——近世闽籍名人墨迹摭谈》的精彩内容,与您一同回归“旧时明月”,触碰那些有历史、有温度、有趣味的文字,领略博大精深的闽文化精神风貌。

image.png

王庆云(1798 ~ 1862),字家镮、贤关,号雁汀,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清道光九年(1829)进士,累官至陕西巡抚、山西巡抚、四川总督、两广总督、工部尚书等。谥“文勤”,入祀山西名宦祠。工诗文书法,著有《石渠余记》《王文勤奏稿》《荆花馆遗诗》等。《清史稿》有传 

2009 年 11 月 28 日,95 岁老人王世襄平静离世。

这位闽籍“京城第一玩家”,自小秋斗蟋蟀、冬怀鸣虫、韝鹰逐兔、挈狗捉灌 ,件件玩得精彩,样样皆成学问,单凭其煌煌巨著《明式家具研究》一书,便足显其明式家具研究泰斗地位。冯其庸诗赞曰:“平生百炼金刚杵,到底修成大维摩。”曾经有人这样谈论他:“二十一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出不了了”。

image.png

王庆云《行书论书句》轴  纸本

这位不平凡的老人自有不平凡的身世。

王世襄 1914 年出生于京城,其先祖自明代从江西迁到福建,是福州城内的望族之一。到了清代,王世襄的高祖、祖父、父亲均在朝中做官,高祖文勤公王庆云翰林出身,道光、咸丰年间历官陕西、山西巡抚,四川、两广总督,工部尚书;伯祖王仁堪光绪 3年恩科状元及第,曾任镇江知府、苏州知府;祖父王仁东,曾任内阁中书、江宁道台,为官后举家从福州迁居到北京。其父王继曾早年曾为晚清重臣张之洞的秘书,后担任过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其母金章出身浙江南浔望族,自小受到良好教育,是民国时期北方画坛盟主金城之胞妹、著名鱼藻画家。

image.png

王世襄书札

image.png

王世襄

名门世家,诗书相传。或许,唯有那样的家世才能培养出一个“玩物成家”“研物立志”的王世襄。了解王世襄,还是要了解其高祖王庆云。 

王庆云以翰林历官,抚秦、晋,督四川,擢工部尚书,他担任要职皆正值世道多故,内忧外患之时,然其能恪尽职守,以臻尽善。作为道咸年间名臣,他注重经世致用,宽民力,重国计,多次奏请改革税赋盐政,抓节支,防御匪患,政绩卓著。他通时事,知财政,穷其利弊,稽其出入,尤为可称。

image.png

王庆云《行书自作诗书》横披 绢本

王庆云不仅政绩卓著,而且留心掌故,精通地理,笔耕不辍,所著皆经世有用者。《石渠余记》一书既出,世争宝之。汉代未央宫有石渠阁,为宫中藏典册之处,借“石渠”喻宫中珍藏册籍,王庆云以此为书名,可见其写作目的在于拾记官书之“余”。

image.png

王世襄之母金章小照

《石渠余记》是王庆云举几十年仕宦生涯中积累之力,主要记载清代前期治国与理财方面的内容,涉及科举、吏治、军政、赋税、盐法诸门类,他将这些史料提炼分类,从奏章、档案中考索事实,使之条理化,自成一篇,易于传世。清朝政事掌故卷帙浩繁,通读此书便可得清前期政事之大概,知晓历史事实之实质或意义。他还通过各种官书与文件的比照、校核,以达到纠误、补缺官方册籍之不足,因而与一般品玩掌故轶事的私人笔记有很大不同。此书历史材料详实,慎重源流本末,记载精确,凿凿有据,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后来《清史稿·食货志》的编写,多得益于《石渠余记》。《石渠余记》至今仍为研究清代政治、经济、军事的重要史料。

image.png

金章《濠梁知乐》轴 绢本 设色

《文勤公日记》是他的又一部日记体著作,记述清道光、咸丰年间政治、军事、经济等大事,涉及吏治、治安、防务、盐政诸方面。清军和太平军、捻军的交战情况和外国侵略者的侵略行为,也都记述及之。此外,还记述了清廷各种仪注、北京建筑物、科场试事以及游历所见山川形胜、风土民情和与友人来往函礼、诗文等,同样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image.png

青年王世襄与父母合影

王庆云身居庙堂之高,身怀经世济国宏略,然繁冗公务并没有消磨读书人的志趣,他学富五车,满腹文章,仍手不释卷,尝有诗曰:“一枕鸡声天下事,半床蠹简古人心。”表明其文心和志向。他识才用才,早年典试广西,视学贵州时皆得士人。龙启瑞,负海内文章硕望,亦是他选拔于乡闱之中,后高中状元。

王庆云精擅书法,其书以古法为准,秉承醇厚朴茂品格,追求平淡淳朴之风,书卷气息浓郁。其品味和神韵渗透于书迹之中,如见其人:风神俊爽、儒雅敦厚。其书法有名于时,片纸只词,见者争相宝重。

image.png

福州鼓楼竹林境王庆云故居

余有缘收藏王庆云书法绢本册页,虽尺幅不大,然笔精墨妙,清雅妍美,既有魏晋之遗风,又有宋元之气息,字里行间无不透出气宇融和、平正雍容之庙堂气象,从其书迹,可感受其从容不迫的平和意趣,将书法的中和之美推向极致。

后来余又得一幅刚从海外回流的王庆云书法条幅,再一次被其典雅敦厚之书风深深吸引,作品评述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书帖,精当之语,可见他对欧阳率更书法的见解和体会良多。他缓缓写来,不激不厉,流露平和心境和韵致,作品洋溢恬静、圆融、和谐、自然之美感。文勤公书迹流传甚少,余却能独享两帧妙迹,这不能不说就是缘分了。

历代善书者皆为一流文人,许多饱学好思之士热衷书法,故书法被艺术史家称为“精英的艺术”。从文勤公书迹,联想王氏一门风雅,就不难感受书法这一传统文化菁华所散发出的那份独特魅力。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