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闽声
标题图
“清风来故人”——林寿图:黄鹄山僧
2021-08-06 17:28 闽声传媒

【编者按】

闽都之光,薪火相传。

今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福州三坊七巷考察,听取福州古厝和三坊七巷保护修复等情况介绍,还步行察看南后街、郎官巷,参观严复故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都活起来”。

今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福州举办。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留住文化根脉、守住城市之魂,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夯实文化根基,势在必行。

为此,《闽声》杂志重磅推出《清风来故人——近世闽籍名人墨迹摭谈》,该书为闽籍书画鉴藏的实物佐证,四十余位名家旧墨,两百页二十万字,百余幅配图,涉及晚清民国学界、政界、商界、书画界、收藏界、宗教界、教育界、文学界等领域,具有不可低估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书为兰若先生书画鉴藏类随笔专著,涉及原作、释文、小注、考证、鉴赏、评论等诸多知识版块。我们将陆续刊发《清风来故人——近世闽籍名人墨迹摭谈》的精彩内容,与您一同回归“旧时明月”,触碰那些有历史、有温度、有趣味的文字,领略博大精深的闽文化精神风貌。

image.png

林寿图(1809~1885),字颖叔、恭三,号欧斋,别署黄鹄山人,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历官山东道,浙江道监察御史,陕西布政使、署巡抚。光绪七年(1881)返里主讲福州鳌峰、致用书院。工诗书、富收藏。著有《榕荫谈屑》《黄鹄山人诗抄》《华山游草》等

福州镇海楼居榕城正北屏山之巅,其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曾作为旧时榕垣各城门的“样楼”,内构精巧,外观雄伟,与杭州吴山、广州越秀山的镇海楼齐名。在当时算得上榕城最高楼,登楼即可远瞰闽江口五虎山乃至东海。这座最高楼可是九毁九建,经历沧桑。当年林寿图曾登楼凭吊抒怀 :雉堞凌虚蚁路盘,蛮烟瘴雾画中看。风尘书剑饥寒讳,盗贼江湖出处难。人在乡山常望古,楼观沧海独凭栏。戈船下濑何年事,屐齿登临愧谢安。

此诗亦真切道出其人生宦途的一番感慨。

image.png

林寿图华山题刻

据传,林寿图前身为黄鹄山僧,因自号黄鹄山人。其胸前生一痣,生平遇吉事则色红,遇凶事则色黑。有梦无不验,自知死期,亦具异禀也。此桩奇闻民国时期郭白阳《竹间续话》有载。

林寿图祖父举人出身,曾在江宁府为官,好诗文,著有《桐花轩吟稿》传世。他自幼颖敏好学,然其父早逝,家道中落。其母张氏族系出宋儒张栻先生,含辛茹苦督其读书。林寿图在《榕阴谈屑》忆及:“先太夫人之教寿图也,母而兼师,授《论语》,常口占勉示,识者谓为要言。”后林寿图得欧阳修滁州画像,自感与欧阳修身世相类,因名衣锦坊石井巷读书处,曰:“欧斋”。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 ,林寿图考中进士,授工部主事。后任山东道监察御史,曾奏罢闽浙总督、布政使,又请调浙江布政使徐宗瀚为福建巡抚,均得朝廷允准,而直声远播。

咸丰十一年(1861),咸丰帝病逝热河,慈禧发动“辛酉政变”,林寿图参与有功,为慈禧器重,升任礼部给事中兼署兵部给事中,浙江道监察御史。同治元年(1862),林寿图迁顺天府尹,次年外放简授陕西布政使,其时西北纷起反清,战事混乱,民生凋敝,为官者多不敢赴任。林寿图单骑上任,至西安正告急戒严,他缒城而入,官兵惊佩。任上,他力纾民困,为百姓竭尽全力,治陕数年颇有政声,时有民谣曰:“老林来,老林来,粥鼎开,食无灾”。

光绪二年(1876),林寿图出任山西布政使,不久以筹饷事忤陕甘总督左宗棠,被劾落职。旋应两江总督沈葆桢之聘,主讲钟山书院。光绪七年(1881),林寿图返里,主讲鳌峰、致用书院。光绪十年(1884),任团练大臣,赏给四品顶戴,翌年病卒。

福建巡抚王凯泰同治十二年(1873)创办致用书院,从成立到停办仅历 32 年,经林寿图、郑世恭和谢章铤三任山长,却培养不少出众人才,如研究经学、文学的黄增,研究史学、京师大学堂首任监督的张亨嘉,民国著名诗人、书法家郑孝胥等。 陈衍《石遗室诗话》云:“吾乡数几十年老辈中惟欧斋致力为诗。”林寿图善饮,性极诙谐,素好古体,“同光体”诗风对其影响甚大。其少慕张亨甫(际亮),中年后学山谷(黄庭坚)诗,所著《黄鹄山人诗钞》十八卷前后风格颇不相类。他宦游时还留心掌故,著有《启东录》。晚年则倾心于乡邦文献《榕阴谈屑》,实即诗话也。福州西湖宛在堂祭祀乡贤诗者,可谓“全闽诗龛”,林寿图俨然在列。

近代著名金石书画大家赵叔孺(1847-1945),名时棡,其刻印宗秦汉,益以宋元,而自成一家。兼擅翎毛花虫,尤工绘马。近代学者陈左高先生《文苑人物丛谈》有“画马得妻的赵叔孺”一节:赵叔孺八岁时,就常常对客挥毫,神态自若,尤其擅长画马,他的绘画天才被许多父执前辈激赏。赵叔孺之父赵佑宸曾任镇江知府,某年,时任陕西布政司福州人林寿图赴赵佑宸招宴,林也是著名鉴藏家,亦擅画石,雅符时望。当他看见赵叔孺即席画马,凝神冥想,一挥而就,寓以迎宾喜悦神态。林寿图莞尔一笑,诧为神童。翌日即请人作媒,将爱女许配给了赵叔孺。赵叔孺画马得妻,至今传为艺林佳话。

image.png

林寿图书札 笺纸

林寿图确为当时闽中大收藏家,所藏金石书画多且精,赵叔孺成婚后携眷赴闽,居岳家博览金石彝器,法书名画,潜心钻研,见识大广,乃成一代名家。林寿图藏画最著者为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此乃中国古代绘画名作,全卷共画有自汉至隋十三位帝王画像,画家以画笔评判历史,褒贬人物,扬善抑恶。据王庆祥《伪满小朝廷覆灭记》所述,末代皇帝溥仪将此图赏赐给帝师陈宝琛,由陈宝琛外甥刘骏业通过古董商将画卖给同乡林寿图,后被林寿图外孙梁鸿志经手卖给日本人。此图又经多年流转,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清末福州官宦世家联姻甚多,林寿图、梁章钜家族联姻即为一例。梁章钜(1775 ~ 1849),字苣林,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人,清嘉庆进士,官至江苏巡抚,其官声颇佳,且学养淹博,著述宏丰,著有《楹联丛话》《文选旁证》等。梁章钜孙梁鸿志(字众异,号东痴)官位显赫(汪伪政府行政院长),后堕落为汉奸为人不齿,其母即林寿图之女。从辈份上讲,赵叔孺当是梁鸿志姨父。梁氏亦是民国有名鉴藏家,其藏品大多来自祖父梁章钜和外祖父林寿图的庋藏。  

 林寿图精擅书法,雅好绘事。年轻时他登临榕垣乌石山,驻足唐李阳冰篆书石刻前赋诗曰:“苔织藓绣自斑斓,雨淋日炙增坚黝;我初似观碧落碑,下马布毡坐忘久。”亦见其对书法的喜爱和投入。”林寿图书法摒绝“馆阁体”俗态,学古亦学得聪明,既守严谨古法,又能独出机杼。余所藏林寿图书法扇页,字字明朗宛如珠玑,珠圆玉润,具纯正颜书风骨,端庄疏朗,点画起落间透出浓郁的文人气息。其书札则信笔挥写,既稳健清劲,又具灵动多姿,刚健慧中,秀逸淡远,爽爽然有一股清气。每每观赏乡贤遗墨,如与古人默默以对,在笔划之间、意趣之余,如观其举止笑语,可洗浇胸中块垒,心澄气静,得益匪浅。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