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闽都之光,薪火相传。
今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福州三坊七巷考察,听取福州古厝和三坊七巷保护修复等情况介绍,还步行察看南后街、郎官巷,参观严复故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都活起来”。
今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福州举办。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留住文化根脉、守住城市之魂,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夯实文化根基,势在必行。
为此,《闽声》杂志重磅推出《清风来故人——近世闽籍名人墨迹摭谈》,该书为闽籍书画鉴藏的实物佐证,四十余位名家旧墨,两百页二十万字,百余幅配图,涉及晚清民国学界、政界、商界、书画界、收藏界、宗教界、教育界、文学界等领域,具有不可低估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书为兰若先生书画鉴藏类随笔专著,涉及原作、释文、小注、考证、鉴赏、评论等诸多知识版块。我们将陆续刊发《清风来故人——近世闽籍名人墨迹摭谈》的精彩内容,与您一同回归“旧时明月”,触碰那些有历史、有温度、有趣味的文字,领略博大精深的闽文化精神风貌。
郭尚先(1785-1832),字元开,号兰石,福建莆田人。清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授编修。历任贵州、云南等地乡试主考官、四川学政、翰林院侍讲,累官至大理寺卿。工书画、精鉴赏。著有《芳坚馆题跋》《增默庵文集》《增默庵诗集》等。《清史稿》有传
林公则徐曾评云:“吾闽文学侍从之臣,以嘉庆朝为盛,其声誉煊赫,为中外倾慕者,兰石郭先生其尤也。”林郭二人翰林同馆,过从甚密,林公所言弗虚也。
兰石,即郭尚先号,其芳坚馆之命名,当由兰石二字而来。郭尚先出身士宦之家,其高祖由河南固始徙居福建莆田,世代读书为宦。其祖父郭可园为乾隆时期举人,曾任江苏无锡知县。其父郭仲伊贡生出身,以诗文名。郭尚先家学渊源,天资颖异,自幼随祖父到无锡生活,喜读经世书,吟诗作对,持论不凡,少年便有“博洽”之时誉。
郭尚先《兰石》轴 绢本 设色
嘉庆十二年 (1807),郭尚先应福建乡试中举人第一,嘉庆十四年(1809)中进士,选庶吉士。时邑人传,郭尚先少年之时在九华山陈岩读书,虔诚祈求陈仙示梦之验,仙公授梦“提灯聊玩”四字,他弱冠未解其意,直至得中解元,方悟仙梦所示玄机,自是读书日进。
郭尚先与林则徐交往甚密,郭尚先入选翰林院庶吉士,与林则徐同馆,二人常在一起畅谈研讨舆地、象纬及经世致用之学。时相国卢荫溥喜谈掌故,常招郭林二人小集,时常谈论至移晷,他朝士罕与焉。在京为官时,二人常往琉璃厂选购碑帖,林公临写《王居士砖塔铭》几可乱真,其拓本即为郭割爱。他们常有书信往来,互赠书作,二人书迹体势气息亦颇为相近,大概系同出闽地,性情经历相似并互致影响之故也。
郭尚先《行书论韩昌黎句》轴 纸本
郭尚先性耿介,持身甚谨,深得器重。嘉庆十六年(1811),郭尚先授翰林院编修,嘉庆十八年典贵州试、二十一年典云南试、二十四年典广东试、二十五年丁父忧返乡。道光元年,闽省遇大饥荒,郭尚先积极筹资赈济,大得民心,饥民皆曰:“郭太史活我!”
道光八年,郭尚先督四川学政,力除积弊,致力匡革,士人折服。史载,其在督学蜀中尝夜阅千五百卷,年四十余即须发皆白。其任期满,当地人以香案以送,绵延不绝。道光十一年迁光禄寺卿、十一年官至大理寺卿。郭尚先为官二十余年,所任之职多与史官学政有关,他清正勤勉,鞠躬尽瘁,备受后人尊崇。《清史文苑传》载:“郭尚先学问文品俱好,性狷介、不苟取。典试粤东榜后,有同乡持巨金为贽来谒者,峻拒之”。 他为官四川学政时,曾为乐山东坡读书台撰联:“万户侯何足道哉,顾乌帽青鞋,难得津梁逢大佛;三神山如或见之,问黄楼赤壁,何如乡郡挟飞仙。”此联意境超俗,韵致高逸,表明其超旷襟怀。
郭尚先《行书唐诗四首》卷 纸本
道光十二年(1832)秋,郭尚先典山东试闱受暑湿得病,还京后病加剧,是年十二月更以误服庸医药遂不起,卒于当年除夕,年仅四十有八。林则徐撰墓志铭文,京第士人皆伤之。
郭尚先一生博学多艺,工诗文,精鉴赏,著述甚丰。得学养之功滋养,其书画篆刻佳绝。郭尚先坚守帖学一路,其书法以晋唐帖学为宗,崇尚古淡萧散之意趣, 重风神、秀逸,尤得晋人三昧,成为晚清帖学代表。其行书以颜米植基,泽以赵董,书法清丽又不失浑厚,平淡而入炉火纯青之境。其楷书早期学欧阳询,后兼颜、褚,书法以骨力胜,韵致纯正,小楷尤精绝,颇深别趣。郭尚先作字甫脱手,辄为人持去,片缣寸楮拱璧珍之。其人品书品甚得嘉庆皇帝赏识,时日本、朝鲜国人亦争相以重金求其墨迹。
吾斋庋藏郭尚先行书轴,典雅流畅,醇古萧散,书法辞华,并臻双妙。其书法点画活泼爽利,气势流畅,具清刚柔和之美。观其墨迹,犹如见其运笔,兴酣落笔,挥洒自如,笔势如从数丈外掷到纸上,奔放快意,其情其性,并露毫端。
郭尚先喜绘兰草竹石,其取号兰石,崇尚兰石芳坚之精神气节,曾自题画云:“兰生有劳,石文而丑。我思古人,元有斯守。”亦道出其品性和操守。
郭尚先书札 笺纸
郭尚先擅印,其后人辑《芳坚馆印存》传世,今人能从中领略其篆刻风采。明清之季,莆田宋珏、林皋等皆精于篆刻,形成“莆田派”印风。郭尚先学有渊源,出入秦汉,又受“莆田派”印风滋泽,其篆刻古朴浑厚,法度精严,时人誉其“深入汉人之室”。
他对金石碑帖研究甚力,署跋金石,钩稽真赝,手题掌录,均细致考究,不肯率意下笔,独得晋唐无诤三昧。郭尚先给后代人留有一部极有价值的《芳坚馆题跋》, 眼光敏锐,品评常常恰到点处,是清代一部代表性帖学理论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