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平潭综合实验区
标题图
平潭:百年匠心传承 老酒飘香海坛
2021-07-23 10:36 平潭时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古人笔墨间的酒,大多是黄酒。它与葡萄酒、啤酒并称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中国的老百姓都习惯称它为老酒。

位于实验区芦山岭上自然村中的海坛酒业有限公司,与原平潭北厝酒厂,是同一“班子”的两块牌子。海坛老酒有着入口绵甜、口齿留香、落口干净的特点,广受平潭老百姓的喜爱,是平潭人家喻户晓的料酒品牌,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若想要喝懂一款酒,必须对其历史渊源有所涉猎。本期,记者深入酒厂探寻其“飘香”百年的背后故事。

几经波折 酿酒秘方代代传

海坛酒业的诞生,缘起于一个善念。那是1908年初冬的一个下午,狂风暴雨。芦山村岭上自然村的村民林宜珠,在家门口发现一位躲雨的外乡人。他衣着单薄,浑身湿漉漉。“衣服已经湿透,这样下去必然酿成大病。”林宜珠心想,动了恻隐之心,请他进入家中避雨,并让他住下。

在此期间,林宜珠以礼待人。在闲聊中,林宜珠得知这位客人原是浙江人氏,迁居福建多年,是一位靠祖传秘方酿酒谋生之人,数十年靠酿造与销售黄、白酒养家糊口;此行他是带着少量自己酿制的黄酒、白酒来平潭了解销路。不料突遇大雨,幸得林宜珠仗义相助。

往后的日子,这位客人经常往返于平潭,且每次来都到林宜珠家中歇脚,与林宜珠结成莫逆。为报答林宜珠,这位客人便将他家祖传酿制红白酒曲秘方、如何培养酒曲的方法及酿酒工艺流程全盘托出。

林宜珠在这位客人的帮助与指导下,开始了酿造的各种尝试,并肩挑着沿街叫卖白酒、黄酒、茱萸菊酒等。1931年林宜珠病逝后其子林起富子承父业,坚持沿街叫卖,生意倒也红火。

就在林家酒坊生意起色,逐渐走入正轨之际,时代的风云变化席卷而来。

1939年仲秋,平潭沦陷。酒坊被焚,林起富只好把幸存的部分生产工具搬进自己住房,以待有朝一日继续生产。之后林起富一病不起,去世后,他的儿子林其栀挑起生活重担,在家中小规模的酿造一些低成本的大麦酒与茱萸菊酒,以补贴家庭。

林世瞳(右)和老师傅一起查看这批酒的酿造情况

但那时的人都穷,很少人“用钱买酒”。偶有少量用酒时,大多也以大米或地瓜干换酒,俗谓“番薯钱”。海坛酒业第五代传人林世瞳回忆说,村中一遇红白喜事,若无提前预定便无酒可供。祖父林其栀意识到酒对村民来说是刚需,便在当时的环境下不畏艰难继续酿造酒。“祖父的坚持使我家酿酒技艺得以延续,传至如今已有五代之久。”林世瞳说。

然而好景不长,1959年开始的三年自然灾害,使得中国粮食危机骤然而至,人民群众果腹尚且困难,饮酒更为奢侈,酒坊再次歇业。“我们把这些生产经验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牢牢地铭记在自己脑海中。”林世瞳表示,顺口溜林家小辈们至今还能张口就来。

技术革新 匠心酿造续新篇

新中国成立后,在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林家酒坊积极响应,酿酒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并在1953年至1956年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平潭和全国一样掀起对私营工商业改造高潮。

期间,第四代传人林从乾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被浙江农学院录取,在校期间对酒曲和酿酒技术进行改进,使以往的酒曲与酿造技术更上一层楼;后与江山市双塔酒厂合作研发新品,丰富酿酒经验;1982年,林从乾在酿造技术与实践运用中取得成功后返回平潭老家,对药酒、酒奶、烧酒的酿造技术进行了一番革新,开发林家酒坊生产的酒类品种。

至此,林家酒已经成为了不少平潭百姓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

在厂房里工人们酿造海坛老酒

其中,海坛老酒是平潭百姓烹饪美味佳肴的必备佐料。老酒炖蛏、酒醉金鲟、老酒蒸鱼……在各式各样的美食的烹调中,加入海坛老酒,鱼、虾、蟹等海鲜中引起腥味的胺类物质便溶于老酒的酒精中,在加热时随酒精一起挥发掉,达到去腥的目的。而牛、羊、猪、鸡、鸭等也带有不同程度的膻腥气,海坛老酒同样也可以除去膻腥气。

一道道美食,被海坛老酒加持后,除去了腥味,还增加了醇香的口感,和多样的层次。

储存在仓库里的陈年老酒

据林世瞳介绍,海坛酒业以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酿造工艺和典型的地方风味,受到平潭百姓的喜爱和赞誉。他们的酒厂目前有近30种酒,包括饮用酒、下饭酒等。“现在,我厂的酒产量已达到建厂初期的百倍以上。”林世瞳自豪地告诉记者,其中白酒、黄酒,酒奶、活络醇等多种产品,一经上市,就得到消费者的好评,不仅远销省内外各地,还经常接到外国客商的订单,现已销往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港澳等地。

从一个家庭工坊,变成今朝的现代企业,林世瞳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人。林世瞳高中毕业后对酿酒流程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深知“闭门造车不如出门合辙”,便于1989年走出平潭,到浙江江山双塔酒厂,担任了技术员。近两年半的时间,酿酒技艺也有了很大进步。1992年,林世瞳从浙江购回了许多旧式的酿酒设备,在家乡申办了平潭北厝酒厂,开始了家庭作坊式的手工生产。

申请非遗 传统工艺永流传

林世瞳决定回到家乡申办平潭北厝酒厂,但在当时想要办好一个酒厂可不是一件易事。

“万事开头难,酒厂刚起步时,我们只能借用民房为厂房,生产设备主要是大缸,压榨是采用杠杆原理,靠石锤的重力进行压榨,这些原始的简陋设备,运作起来要消耗大量的劳动力。”林世瞳打开了记忆的匣子,但为了实现林家酒坊的宏图,一路咬紧牙关挺了过来。

平潭北厝酒厂建成投产后,为了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酒,林世瞳和父亲经常查阅一些酿造要志,得知优良水质是酿酒材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寻找海坛岛的优质水源,林世瞳求助于平潭县志。并在平潭四版县志卷四山川篇记载中看到:“鳌纲区岭上村北山后石如莲花,故名莲花山,麓肴田数,中肴古井,泉甘而洌,虽久旱不涸,土人因呼为莲花照井云……”他便在此建设了新的厂房。

100吨的酒罐

3-100吨的贮酒大罐

用重金购买了山坡耕地、利用原厂房的旧木料搭盖厂房……如今走进海坛酒业的新工厂,看到的是机械化的影子,锅炉、压榨机,冷、热灌装机、贴标机及300多个3-100吨的贮酒大罐等大型现代化先进设备。

平潭老酒用红曲酿造

走机械化发展道路,却也不能摒弃传统工艺的传承。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林世瞳正在用《海坛酿酒技艺》申请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海坛酿酒技艺》由一整套酒类产品生产技术组成,以酒曲制作秘方及酿酒技术为核心,家族内师带徒方式传承。包括原料挑选、酒曲制作秘方、酿酒技术、储存技术、酒品评定方法等等。”林世瞳表示,传承的魅力不仅在于对事物本身的延续,更是对那段艰苦时代的致敬。

各式各样的老酒包装

产品好不好,除了官方认证,还得有老百姓的认可,只有质量过硬的产品才能长期受到老百姓的喜爱。曾经的平潭有七家小酒厂,随着时代变化,有六家已陆续停产,仅剩下海坛酒业“一枝独秀”,成为平潭综合实验区唯一的一家酒厂。“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奋力拼搏,为把企业建设成一个全新的现代化企业而奋斗,让产品走向五湖四海,更好地为社会和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林世瞳畅想道。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