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的平潭海洋国际会展中心(通讯员 林映树 摄)
平潭·竹屿湾影视基地(通讯员 念望舒 摄)
建设中的平潭海西隔检中心(通讯员 念望舒 摄)
平潭“蓝眼泪”(资料图片)
朝霞满天的平潭海峡公铁大桥(通讯员 陈颖南 摄)
平潭营商环境赞
今年以来,平潭综合实验区对标先进、大胆创新、努力提升,全力优化提升实验区营商环境。
互联网+政务,加速!
1.推行“掌上办”自助服务,依托“平潭通”微信小程序实现办事预约、不动产等80余个高频事项自助办理。
2.强化“大数据”互联互通,推动38个事项全程网办,实现19项许可审批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
3.全省首创“不动产登记掌上服务大厅”,推行不动产登记“全程网办、智能审批、无纸办理”新模式。
4.建设掌上办公平台,搭建“智慧政务”办公系统。
“放管服”改革,升级!
Part 1 打造政企互通体系
1.全省首创“自报智批”登记模式,将商事主体登记环节的审批方式由注册登记改为行政确认,实现系统智能审批。
2.创新实施产业奖补“免申即享、触发即奖”,智能筛选市场主体经营数据,对触发相应奖补标准的市场主体给予“提醒式”服务。
3.推动民宿业“一业一证”改革,将民宿业涉及许可证审批流程缩减、时限压缩。
4.全省首创企业开办在线一表申报改革,实现企业开办“照、章、税、保、金”“自助申请、一表填报”。
Part 2 启动集成审批模式
1.绘制“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构建“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加速项目前期策划生成。
2.采用“一个窗口”集成审批服务,实施工程项目审批全程网上办,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缩减至法定时限的40%以上。
3.创新招投标监管新模式,在全省率先推行“评定分离”“招标文件预公告”“中介机构信用评价”三项制度。
Part 3 构建“服务型”政府
1.着力推行“在家办”,全省率先试行将申报端口(账号)直接开放给企业。
2.全面实施“否定备案”,一线窗口服务人员不能直接向办事群众(企业)说“不行”。
3.用心实施大客户VIP服务,针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重要人员,提供全程跑腿和上门代办等服务。
4.全面推行“一件事”套餐服务,推出36个涉企服务、5个不动产登记和4个项目审批“一件事”主题套餐服务。
5.全省首推手语视频翻译服务,以远程视频的方式提供实时手语翻译服务。
产业优惠政策全
近年来,平潭紧抓机遇,用足用好各项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助力产业发展迈步登高。
国家级政策
1.企业所得税15%。企业主营业务符合《平潭综合实验区所得税优惠目录》,且主营业务收入占收入总额达60%以上,即可享受企业所得税减按15%征收。目前平潭企业所得税政策已延续至2025年,并新增四个方面12个目录,形成涵盖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农业及海洋产业、生态环保业等六大产业的146个目录。
2.“免、保、退、选”。与生产相关的设施设备、原材料等境外货物往来平潭,享有一线免保税、选择性征税、二线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
省级优惠政策
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平潭新一轮开放开发若干措施》等支持措施,为平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省直16个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对台、经贸、就业创业、影视、旅游等方面,全方位助力平潭开发建设。
区级优惠政策
1.产业通用政策。主要指企业经营贡献奖励,以总部经济政策为例,将总部经济企业细分为注册型、实体型、平台型三类,奖补措施涵盖经营贡献、个税支持等11个方面16条。
2.产业配套政策。主要涵盖园区、招商、人才等方面。以园区政策为例,符合产业方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的企业入驻新兴产业园,可享受办公场所租金“三免两减”、经营贡献奖励等扶持措施。
3.产业专项政策。主要涵盖旅游、大健康、物流贸易、航运、建筑、影视等细分产业。如:
旅游文化产业。对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民宿旅游品牌等产品业态、活动赛事等实行奖补措施。
物流贸易产业。重点聚焦跨境电商及对台农渔产品贸易,对跨境电商企业、仓库运营商按照年进出口额等实行补贴。
影视产业。对影视企业落户给予开办补助、固定资产投资等相应扶持政策。
直播经济。对MCN机构、直播平台实行经营贡献奖励,在税收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4.奖补兑现政策。实验区实行“一口受理、一表申请、并联审批、统一支付”的奖补申报制度,由实验区行政服务中心财税奖补窗口统一收件,通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的服务模式,实现奖补资金最快5个工作日内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