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标题图
微创手术VS传统手术,该如何选择?哪个更能体现医生水平?
2021-07-19 15:16 福建卫生报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福建卫生报”

"

20多年前,微创手术还不是很成熟,几乎所有病人都是谈“微创”色变。


连医生都对微创持鄙夷态度: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成功开展国内首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时候,曾有人议论:“腹腔镜嘛,就是回家有大门不走,偏要爬窗户。”

"


90%以上的手术可利用微创


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基本外科主任黄鹤光还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一位病人需要切除胆囊,医生建议他用腹腔镜


但解释了半天,病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开放手术。理由是:担心微创会留下后遗症。


20年后的今天,局面已经颠倒过来。


如今,在三甲医院外科,90%以上的手术普遍可以通过微创解决。


不少病人或家属听说需要手术,常见的问题里就有:医生,这个手术应该是微创吧?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过去没法微创的手术,现在已经可以了。


在腔镜手术中,如何做到层面精准,解剖精细,结扎精确,成了许多腔镜外科医生津津乐道的话题;


而如何把微创技术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把手术做成无血手术也成了众多外科医生追求的目标。


不仅有腹腔镜,还有各种手术机器人用来辅助。

2016年起,福建协和医院、第九〇〇医院、福建省立医院、福建附一医院等先后引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目前,福建省立、协和医院已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手术设备——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Xi,这些都推动了福建微创快速康复外科水平的发展。


是否微创并不代表医生水平高低


但对一些科室来说,传统开放手术仍是主流。


福建协和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廖东山说,在心外科,虽然越来越多的医生也在尝试利用微创手术,但70%的病人依然更适合传统手术。


心外科微创手术一般指两种情况:

一是手术切口很小,二是病人无需体外循环。实际情况是,在心外科,70%的手术都需要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这种非生理状态一旦超过一定时间,极易增加病人感染及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因此不适合利用微创手术。


总的来说,是否可以微创,和这两个情况有关:



一是跟病人个体情况有关


在心外科,二尖瓣置换手术通常采用胸腔镜,是微创利用率较高的手术。但也并非适合所有人。


此前,一家医院就有一位需要换二尖瓣的老年病人执意要微创手术。


然而,因为腔镜手术视野受限,误切动脉,导致病人术中大出血,临时开胸才保住了性命。





二是跟手术难度有关


黄鹤光说,一个科室里,有的疾病适合微创,有的适合开放手术。


比如,胰腺癌的恶性度一般较广,需要切净淋巴及血管的移植重建,而只有在大切口的情况下,才有最佳的手术视野,保证手术效果。


此外,是否微创并不代表医生水平高低。有的手术至今仍不适合微创。


比如在子宫癌的根治手术上,有统计结果显示,微创手术复发概率大于开放手术。


而肝移植手术等,需要开腹进行复杂的血管移植和重建。但此类手术是外科手术中难度系数最高的。


所以,不能笼统地说,微创就代表技术高,开放手术就代表医生水平不行。




“医生要从总体上把握病情,

不能盲目自信。

虽然很多病人偏向微创手术,

医生首先要保证的是手术效果,

术后恢复,

其次才是切口能不能更小、更隐蔽。

选择最适合病人的手术方式,

才是对病人负责。”

廖东山说。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陈坤/文


编辑:杨小懒

审核:黄美辉、朱晓洁


往期推荐:





20岁小伙和女友有约,狂吃生蚝想提升“战斗力”,不料被送进医院,医生都看傻眼了······


福州孕妈妈为补羊水狂喝椰青,医生:喝这种“饮料”才有效果


榴莲配酒,说走就走?福州少女帮大家试了一次,结果怀疑自己染上新冠?


福州一3岁宝宝去医院割包皮被劝退,医生:有些“小鸡鸡”不一定要割!

太险了!一小学生误吞药瓶,紧要关头老师这个动作救了他

福州大叔掉1颗牙没在意,又毁3颗牙!做好4件事,80岁还能有20颗牙


微信搜一搜
福建卫生报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