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茶道
标题图
金石名家、茶疗专家、九旬乡贤林乾良为本刊连书十二幅“茶道”墨宝
2021-07-15 17:36 茶道传媒

图片

“十三点”林乾良

林乾良先生,1932年出生于福建福州市,系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也是知名的中药学大师。他在精研中医药的同时,也从中医药的角度来观茶,深入发掘茶的药效与疗法,并于1983年提出了“茶疗”之说。此说一出,受到了茶界乃至中医药界的广泛认可,特别是在科学饮茶、饮茶保健日益备受关注的今天,“茶疗”更是日益备受关注。而且,他在治印上也是独树一帜,与钱大礼、陈仲芳、郁重今、丁茂鲁并称“西泠五老”。

他爱茶如命。6年前,他见到陆羽真人小之塑像时,不禁想到自己与陆羽有三大共同处:孤儿身世,自幼好茶到老、茶著影响深远。因此,他替自己起了另一名字,也和陆羽一样名“羽”:林羽。

图片

自1950年考入浙大医学院,他离开家乡福州已整整70年了。他无时不刻都惦念着家乡,并对本刊寄予了高度关注与鼎力支持,常常给我们赐稿来信,并给我们提出宝贵的建议。最令人感动的是,他虽已90岁高龄,却依然笔耕不辍,不仅手写赐稿,还为本刊题写了12件篆书《茶道》墨宝。

图片

图片

林老手书的稿件


以下为林乾良先生的来信内容

余虽离榕70载而无时不念及乡梓,因与陆羽茶圣有三同之雅,故亦名“羽”。三同者:孤儿身世、自幼好茶、茶学著作影响深远也。

吾乡《茶道》中在诸公努力下声名鹊起,尤胜他刊。“新冠”疫中,89顽童一时性起奋笔为作12幅“茶道”篆书远寄,以表敬意。

浙江为书法大省,因有绍兴兰亭剡州王羲之墓与杭州中国国美院故,他处莫与争。近代崛起之西泠印社,可称海内外金石书画之首府。自拙著《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于17年前问世,世人奉为圭臬。

图片

林老所著《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

图片

西泠印社

余以沙师之介入西泠,至今40多年。深究篆书、篆刻,著作等身。如《甲骨文与书画印》《篆字辨识》《篆汇》等,皆风行一时。篆书之“茶”,先秦及汉晋多作“荼”,至唐中期后始确分开。虽多“草”头,但也有少数为“竹”头。

篆书为中国古文字学与书法中最为繁复之大类。粗浅地说可分“小篆“(奏始皇新创用以“书同文”之规范篆书)、“大篆”(指小篆以前之多种以文物为载体之篆,如“金文”“石鼓文”“古玺文”“楚帛文”等),与汉篆(如印章、砖瓦上之篆书)。图1为大篆(较古奥),图2为小篆(圆笔),图3~5为汉篆(笔意平方正直),图6略有变化。

图片

图1

图片

图2

图片

图3

图片

图4

图片

图5

图片

图6

余生于榕而长于杭。榕为寿山石之乡。杭因1904年诞生“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拙著书名)故,为全球篆刻家之圣她。余自幼翰墨、喜藏石,又因深研印学、广集古今印作,著作等身,故自号“印迷”,人称“天下印人尽识君(见昌少军文)。

闽浙又为茶之大省。余自幼好茶,长而益甚。虽业医,46年前因临床、药物、养生悉及于茶而大奇,探研益勤。适1983年首次全国茶会(注: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浙江省茶叶学会、中华医学会浙江分会、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浙江分会在杭州联合召开的“茶与健康·文化学术研讨会”),发表《茶史》《茶功》二文。又提“茶疗”之设想,竟得诸公之鼓励。16年磨一剑,《中国茶疗》意中文四家又译为美、法、波兰文。嘻!真“天道酬勤”也。又努力于书、画、印、紫砂之创研及收藏。古今茶印,敢称一流。如前此皆以“米寿”与“茶寿”为日人所创。后因余所藏严冠印《广印人传》中己有“茶寿盦(ān)”之斋称,遂断前说之非。以故“十三点”中遂有“茶博”一项。

图片

林老著作《中国茶疗》《茶寿与茶疗》(右然 摄)

余之书法原无幼功,以迷于印与金石故,以篆书为主。于甲骨文略有建树,故至今仍连任浙江甲骨文学会副会长。虽甲文之时早己饮茶,然未见于文。故这次六纸“茶道”除图7略近小篆外,均汉篆(以平方正直为主)。

图片

图7

图片

图8

图片

图9

图片

图10

图片

图11

图片

图12

林老所书12幅《茶道》墨宝,饶有秦风汉韵,线条流畅优雅,值得反复玩味,亦如武夷岩茶之“岩韵”,具“香清甘活”之韵致。

他在信中还提到:“除12纸外,还可写篆否,当然可以!”足见其书法深厚造诣与功力!

在此,我们对林老的热心与厚爱表示衷心感谢,也祝林老茶寿安康!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