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头条
标题图
世遗来了丨一壶山水间,斟出千年文化韵味
2021-07-10 22:33 福建新闻联播综合
一起来走进福建的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感受它们的独特魅力
图片图片图片

对于武夷山

你的印象也许是

避暑胜地、丹山碧水、人间仙境……

而在武夷山的山水间

至今有着光彩依然、

跨越千年的文化自信

武夷山的景文化、古文化、茶文化

你了解吗?

图片

图片
舟行谧静,景话武夷
图片

山水是武夷的底色。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古时隐居于此的南宋理学大家朱熹曾多次携友人游九曲溪,作下一首七排诗《九曲棹歌》,将各曲风光如长卷般一点点展示于世人,至今仍题刻在沿岸的石壁之上。武夷的山与水相辅相成,用灵透与诗意勾勒出静谧背后的自由。

图片

游玩在山水之间,总能看到古人的摩崖石刻作品。它们与山水相融合,构成了武夷山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游人打卡的地方。

图片

武夷山国家公园境内有450多方摩崖石刻,除了描红增色,工作人员还会定期对摩崖石刻周边进行除藓,开凿边沟,导流雨水。通过各种保护手段,让摩崖石刻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印记,能永久地保存下来。

图片
先贤福地,底蕴武夷
图片

武夷历史悠久,据记载早在新石器时期,古越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至今留在悬崖绝壁上的“架壑船”“虹桥板”,就是古越人神秘且独特的葬俗。

图片

在武夷山,还有迄今为止我国南方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汉代城址——城村汉城遗址。

图片

1999年,城村汉城遗址作为武夷山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主要项目,入列《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考察团赞其为“中国的庞贝城”。

图片

2001年,福建省政府专门批复成立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承担城村汉城遗址的考古、研究、保护、管理等工作。

图片

2013年,城村汉城遗址成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单位。

图片

如今,城村汉城遗址在保护前提下,积极融入武夷山全域旅游发展大局,已推出研学、体验、休闲等旅游项目,成为传承和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图片

更为人所知的,还有南宋理学大家朱熹曾在武夷山隐居。武夷山市东南部的五夫镇被称为朱子故里,镇里有朱子故居紫阳楼、兴贤古街、兴贤书院、朱子社仓、连氏节孝坊等30多处古文化景观,是武夷山“双世遗”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

2018年五夫镇被南平市列入“生态银行”试点。“文化生态银行”试点以来,五夫镇探索出“文化引领、田园风光、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


图片


图片

五夫镇将各类资源打包开发,整合分散的生态资源、文物古建资源,集中输出经营,以丰富的朱子文化遗迹为内核,提炼出文化IP作为串联脉络,让生态资源成为文化价值的载体,通过市场化运营,推动农业、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

图片
留香回味,品茶武夷
图片

感受完武夷山白天的生机盎然

你还可以在武夷山的夜晚

细细品味用万古山水泡出

一壶茶香四溢的“印象大红袍”

图片

茶,是武夷山的代名词。武夷山是最早获评“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的千年古邑。茶,浸润这座城市,是这座城市永恒流动的血液。

图片

挑青、撩青、十八道茶艺演绎,竹林斗茶、大红袍传说、向观众敬茶……作为全世界唯一展示中国茶文化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演出总时长65分钟。在演出中,大红袍茶是唯一主线。

图片

因武夷山茶而生的《印象大红袍》,也必须用文化来造血长肉。

2016年中秋夜,印象大红袍艺术团举行“中秋祭月”活动,恢复2000多年前闽越族人祭月仪式。

图片

2019年,印象大红袍全新打造了大红袍体验中心,解锁文旅融合新方式——武夷茶研习社、天空之境相继亮相。

图片

《印象大红袍》的发展,与区域历史文化融合,从旅游演艺出发,渗透旅游、文化、养生、创意、休闲、资本等领域。

图片

皓月星空,大王峰旁,置身山水间,轻啜一口大红袍,品一品《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这样的惬意场景,你想来感受一下吗?



图片

好山好水

让人远离喧嚣

置身自然

与古为友

循着时间的踪迹与历史相聚

感受一杯香茶的韵味

更不负对生活的热爱

武夷山的自然和人文魅力

值得你细细品味......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