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会在一些特殊的年份刻下属于它的独特印记。
百年风雨兼程,百年岁月如歌。过去的100年,我们的党一路披荆斩棘,一程劈波斩浪,开拓进取、砥砺奋进,成就了耀眼的辉煌,也书写了深刻的奇迹。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和奋斗历史,带着感恩的心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学习革命先辈崇高精神并向革命英雄们致敬!
红色旅游,铭记历史。让我们走进泉州的红色旅游胜地,沿着革命轨迹,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和奋斗历史,带着感恩的心,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学习革命先辈崇高精神并向革命英雄们致敬!
叶飞将军故居
叶飞(1914—1999年),原名叶启亨,祖籍南安金淘,是菲律宾归侨。他5岁随父回到祖国,14岁加入共青团后便开始了革命战斗生涯,并于193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到闽东领导创建闽东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游击队,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
叶飞故居位于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镇占石村,总占地面积 750 平方米 ,建筑面积 330 平方米 ,是两进五间张典型闽南古建筑。
叶飞将军逝世后,为了缅怀将军的丰功伟绩,宣传将军的革命精神,在泉州、南安市委、市政府重视下,在叶飞故居建革命史迹陈列馆,并把陈列馆建成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
陈列馆先后到北京、苏北、福州、厦门、闽东等叶飞将军战斗、生活过的地方收集了 300 多件珍贵照片、文物和资料。南安市还特地从党建经费中拨款塑叶飞汉白玉半身雕像。
莫耶故居
莫耶故居位于安溪县金谷镇溪榜村,在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旧址对面。1996年12月30日,安溪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安溪县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它已成为泉州市、安溪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莫耶故居,原名“逸楼”,又称“晚香别墅”,始建于1907年,晚清进士曾振仲题写楼名“逸楼”。墙上挂着贯穿莫耶一生的图片与事迹介绍。二楼左侧房间,就是莫耶儿时的闺房,年代己久的床帐、桌椅仍陈放如初。原来,莫耶生自书香人家,自幼聪颖好学。
走进这座西洋式二层住宅,只见楼房结构严整,布局合理。一楼大厅是接人待客的场所,两旁是莫耶家人的住房;二楼现在设为莫耶纪念堂。
莫耶,女,原名陈淑媛,笔名白冰、椰子、沙岛,1918年出生于安溪县崇善里东溪乡(今安溪县金谷乡溪榜村),是一位老革命家、女作家。
莫耶的父亲陈铮是个缅甸归侨,曾任闽海军陆战队团长、少将。少女时期的莫耶,是个青春追梦者,与父亲虽然信仰不同,但父女爱国情感却一致。令她一直铭记的是,抗日战争时,父亲陈铮率官兵誓死守卫厦门,身先士卒,英勇杀敌,直至身负重伤而昏死过去。为此,她曾秉笔直书,写过情真意切的悼亡诗以作纪念。
李子芳纪念馆
李子芳(1910-1942),晋江县(现为石狮)人,年少时赴菲律宾谋生,1927年回国。1932年4月在漳州石码参加红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军和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干事、科长、副部长、部长等职,参加过红军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7年11月起历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长、军党委委员。皖南事变突围时被俘,被囚禁于上饶集中营,仍领导狱友坚持斗争,挫败国民党反动派的利诱迫降。1942年5月被国民党杀害。
为纪念李子芳,村中集资创建了“李子芳纪念馆”。如今,该馆与李子芳故居均成为泉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旧址
位于安溪县金谷镇东溪的溪榜村。旧址原先是一座西式五拱门的教堂,后来成为陈氏祠堂。1933年8月25日,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在安溪东溪召开安南永德工农兵代表大会,大会庄严宣告成立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选举产生了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主席及各委员会主席。
同时把政府机关设在东溪陈氏祠堂,由于当时是党政军一体的,所以这里同时也是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的机关所在地。
进了大厅,正面墙上一幅大型油画非常抢眼。画上一位地下党员正在慷慨激昂地演讲,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斗争。边墙上一幅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安南永德苏区示意图也很引人注目。大厅边上还有展览室,通过这些图片、文字资料的展示,让我们了解到安南永德地区革命斗争的历程以及当时红色政权的几任领导人的生平事迹。
就是这里产生了泉州第一个红色政权。据介绍,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是泉州地区最早的也是惟一的苏维埃政权,中共安溪中心县委领导6个县的革命斗争,也是规格最高的红色政权,而其他县只建立了县工委。
福建省委旧址--德化坂里
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坂里)位于德化县水口镇东南的石牛山麓,与永泰、仙游交界,海拔900多米,四面群山环绕,沟壑纵横,地势险要。
2002年7月,省委旧址在省、市、县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开始修建。经过近一年的施工,工程于2003年6月竣工,并于6月27日正式开馆。陈列馆位于水口镇昆坂村坂里,占地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中共福建省委新纪念碑高3.68米。
2002年7月,省委旧址(坂里)被命名为泉州市第三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2003年6月被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9月被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
闽南工农游击队二支队诞生地旧址
闽南工农游击队第二支队成立旧址——佛仔格土楼,位于魁斗镇佛仔格村。彭德怀、方毅及该县的陈凤伍、郭节等烈士都曾在这里为革命事业前仆后继,赴汤蹈火。
这里就是泉州的“红色源头”。1929年,泉州第一个党团支部在佛仔格建立,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之后厦门集美党组织派员来到安溪建立游击区,于1932年建立了中共安溪中心县委,领导安溪、南安、同安、漳平、大田等地的革命斗争。
佛仔格土楼系闽南大厝式建筑,十开间,土木石混合结构,两边有护厝,因年久失修,现已部分损毁。占地面积360平方米,保护面积450平方米。
安业民烈士陵园
安业民烈士陵园 位于金井镇围头半岛上南京军区命名的"海防模范连"营区内,占地1.2亩,与金门岛隔海相望,安息着在1958年炮击金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海岸炮兵--安业民同志的英魂。
园内遍植苍松翠柏,墓碑上镌刻着1959年6月26日朱德委员长的亲笔题词--共产主义战士安业民永垂不朽!整个陵园由墓碑、围墙、烈士事迹宣传橱窗、教育灯箱、战地花园、英模人物群体雕塑和科普画廊等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