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茶道
标题图
夏至 | 唯茶消夏,心静自然凉
2021-06-21 17:25 茶道传媒

图片

夏节至气

才见乔叶绿,又闻杜鹃鸣;夏至木鱼美,独钓此山中。

今日夏至。

据《恪遵宪度抄本》中记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阳气从冬至开始生发,到夏至最旺。炎炎夏日,何以解暑?已经流行了千年的饮品——茶,依然是现代人不错的选择。茶不仅是解暑消渴的好物,本身有降火清热的功效,一盏清茶在手,滋味清甘,心中生出怡然悠情,没事喝喝茶,逍遥度盛夏。

图片

茶香里的夏至诗意

正处炎夏,如何内心清凉?古人的夏天,飘散着茶香,他们悠然自得,知足常乐。来从诗人的诗句中,找一丝清凉感吧!

图片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唐·钱起《与赵莒茶宴》

翠竹之下对饮紫笋,什么都不用言说。一杯茶下肚,洗尽杂念烦忧,兴致却难以平静。蝉声中更显竹林清幽,不觉已是傍晚。

哪里想要归去呢?可见夏日饮茶,更让人身心清凉,无比自在。

风炉煮茶。霜刀剖瓜。暗香微透窗纱。是池中藕花。高梳髻鸦。浓妆脸霞。玉尖弹动琵琶。问香醪饮么。

——宋·米芾《醉太平》

夏日庭院里,煮着茶,切西瓜。池塘的荷花开了,暗香透进窗纱。窗内女子玉指弹奏琵琶,问你来杯美酒吗?就算天再酷热,也依然欢喜自得。

图片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宋·陆游《幽居初夏》

新一茬的笋已经成熟,木笔花刚刚开放。叹息人随时光老,朋友不见了踪影,谁还能和我一起饮一杯午后清茶?可见,诗人虽然孤独,但茶永远是最忠实的陪伴。夏天生凉,冬日添暖,有什么不好过的呢?

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不须何朔饮,煮茗自忘归。

——宋·梅尧臣《煮茗消暑》

繁茂的树林带来阴凉,让人觉得秋天早早来临。悠悠长廊的暑气也变得轻微。无须开怀畅饮,煮着茶慢慢喝,已经让人流连忘返。可见,找到合适的避暑胜地,饮茶来降温是消夏的不错选择。

图片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唐·柳宗元《夏昼偶作》

永州的盛夏,热到让人醉酒一般。打开窗户,准备睡个午觉。四处幽静无声,却听竹林那边,山童敲打茶臼的声音。是在制作新茶吗?看来午后必须把茶给安排上了。

饱食缓行新睡觉,一瓯新茗侍儿煎。脱巾斜倚绳床坐,风送水声来耳边。

——唐·裴度《凉风亭睡觉》

饭饱,散了会步,寻一凉亭歇息午睡。侍从在一边煮着新茶。摘掉头巾,斜靠着胡床而坐。茶香中闭目养神,微风将附近的水声送至耳边。夏日里,煮茶喝茶是日常。什么时候喝呢?不急,先睡一觉再说。

图片

夏日品茶

嵇康《养生论》以为夏季“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茶有“养生、乐生”,一壶一杯一盏的入身入心,忘却烦扰。

山林间生长的古树普洱得天地精气,性凉平和的白茶,清香醇洁的乌龙茶,鲜绿新颖的绿茶,妙造自然,排汗调节体温解表,汤虽热,然可得清凉在心。

都市人常时在空调室内或体寒的茶友,温润的老茶、老熟普、老红茶、老黑茶、韵香型隔年的乌龙茶如岩茶和凤凰单丛为夏首选。

图片

除此之外,还可以自制夏日应景的荷花茶。

《浮生六记》里的芸娘有熏制荷花茶的方法:夏日,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条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大约是熏一次还不足以获得荷花的香气,元代诗人倪云林用了三次,并且直接将散茶倒入花蕊中。

此法虽能使茶叶均匀吸收香气,但每次要摘花才能收茶,显得过于奢侈。芸娘巧思,她将茶包在纱囊里,次日直接取出,而不必损荷。

明代屠隆《考槃馀事》亦有写荷花茶的做法,与倪云林的做法基本一致。《考槃馀事》写文人生活,同文震亨《长物志》一样,为文人的案头书籍,所载之事,皆为琴棋书画茶香园艺等,为明清文人所好。

鸳鸯蝴蝶派作家周瘦鹃在其一篇讲碧螺春的小文中,提及他在五十年代参加苏州拙政园举行的一场茶会上,品尝过莲花茶。茶会上,以前晚用桑皮纸裹了十余包碧螺春,放置在园中已经绽放的莲花中,次日早晨取出,待茶会开始,一一冲泡,“起先并不觉怎样,到得二泡三泡之后,就莲香沁脾了。”

图片

图/六道茶

喝茶是一件宁静自在的事。茶没有太浓郁的滋味,但正是它的清淡,在不知不觉间,让炎热和烦躁渐渐后退,让心灵得到休憩,淡极却是真滋味,不投人所好,却堪长相为伴。低调的茶,自然让夏天更凉,让心情更美了。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