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快乐
朦胧时候,父亲是一座大山坐在他肩头,总能看的很远、很远。
懂事时,父亲是一棵倔强的弯松,这才发现,我的分量是这样重、这样重。
而现在,父亲啊,你是一首深沉的诗,儿子默默的读,泪轻轻的流。
——《父亲》
后天(6月20日),就是父亲节了。小编在这里,先祝全天下的爸爸们,节日快乐!
父亲节,始于20世纪初的美国,系由是由住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Spokane) 的布鲁斯多德夫人 (Mrs. Dodd,Sonora Louise Smart Dodd) 倡导的。
父亲节倡导者布鲁斯多德夫人
1924年,美国总统柯立芝表示支持设立全国性父亲节的建议;1966年,约翰逊总统签署总统公告,宣布当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为美国的父亲节;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正式文件,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全美国的父亲节,并成为美国永久性的纪念日。如今,在全球范围内,父亲节的日期设定,已被50多个国家所接受和承认。
然而,在中国,不论是父亲节、母亲节,还是情人节,都是从西方舶来的“洋节日”。这些节日,在中国,正日益变成商家们打促销战的“狂欢”,甚至有些学校也乐此不疲。
给父亲过父亲节,表达感恩之情,从孝顺父母、长辈的角度来说,本无可厚非,而且也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不过,我们中国也有自己的父亲节。不在6月,而是在8月8日,“8·8”谐音“爸爸”,很中国。而且,中国的父亲节比美国官方确定的父亲节还要早20多年!
中国的父亲节起源,要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
1945年8月8日,上海发起了庆祝父亲节的活动,市民立即响应,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中央政府,定“爸爸 ”谐音的8月8日为全国性的父亲节,在父亲节这天,人们佩带鲜花,表达对父亲的敬重和思念。
1945年8月6日,上海《申报》刊文《八八父亲节缘起》。文章称:美国为纪念欧战中阵亡将士的妻与母,曾发起创立母亲节。而今,中国也应该发起创立自己的父亲节。因“父”字形同“八八”,且“八八”读音也与“爸爸”相同,故号召上海市民,一同来过“八八父亲节”。
当时,日寇虽败局已定,但尚未投降,上海仍在其控制之下,这一倡议“暗中表示怀念祖国之意”,实有风险。文章末尾,公开署名的首倡者共10人,分别是:颜惠庆、袁希濂、陈青士、梅兰芳、史致富、严独鹤、费穆、陆干臣、富文寿、张一渠。
梅兰芳
重庆百姓涌上街头,庆祝抗战胜利
1945年的这次民间发起的“父亲节”活动,影响范围有限。至1946年5月,又有上海名流潘公展、李石曾、宋汉章、王晓籁、杜月笙、吴稚晖、李登辉(原复旦大学校长)、钱永铭等数十人,联名向国民政府请求定每年的8月8日为“父亲节”。其理由是:
“中国八年抗战,终究得到了最后胜利,这八年中阵亡将士不可计数,而这辈将士,前赴后继,杀敌致果的忠勇精神,实受父亲平日教养和随时激励的结果,所以父亲对于这次抗战胜利的影响,十分伟大。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加维然女士,发起母亲节,纪念欧战中阵亡将士的妻与母,因为她们对于国家有伟大贡献;我们应该效法先例,规定父亲节,同时纪念这次大战中阵亡将士的父与兄,因为他们对国家也有伟大影响,使父和母同沾其光。”
该请求获得了当时国民政府的批准。每年的8月8日,遂成为全国性质的法定“父亲节”。是日,子女佩花以作纪念——父亲健在者,佩以红花;逝世者,佩以白花.相关的推广工作也随后展开。
1945年,抗战胜利后的上海外滩
中国父亲节的设立,充分体现了传承数千年的孝道文化,而且8月8日与中国悠久传统的敬老节日九九重阳节也遥相呼应。
展示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敬老传统,纪念长辈老人,让中国自身的文化传承走进人们的生活,并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令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意蕴深厚。
罗中立名作《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