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玉,又称“九龙璧玉石”,主要产于福建省九龙江北溪两岸的华安一带而得名,同时傍有“茶烘石”“北溪石”“梅花石”等诸多俗名。在福建的长泰、南靖、漳平等地也有产出。1999年8月在中国“国石”候选石评选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指出,作为奇石的一支,当有一个规范定名,而“九龙璧”之称还有待商榷。因为璧是指古代的主要礼器之一,是一种有孔的圆形板状玉器,并且华安九龙璧与北京乾隆年间所造的两座九龙壁在名称上也易混淆。因此,根据规范定名,华安九龙璧正式改名为华安玉。而故宫的九龙壁是一座背倚宫墙而建的单面琉璃影壁,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改建宁寿宫时烧造。所以华安玉并不是故宫的九龙壁原石。
华安玉七色俱全,有藕红、褐黑、藏青、碧蓝、嫩绿、金黄、米黄等,以藏青、碧蓝、嫩绿多见。开发历史久远,玉石文化积淀深厚。旧石器时代,前人已用华安玉作石器;唐宋时,华安玉已闻名于世;进入20世纪90年代,华安玉得以大规模开发利用。华安玉资源丰富,原料充足,且具质地细腻、硬度较大、光泽度强、色彩丰富、纹理多变、块度大、加工性能好的特点,主要用于雕刻成各种工艺品或加工为高档板材和观赏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