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平市第一医院急诊科治疗室,我们见到误食毒蘑菇后正在接受治疗的一对父子两。6月5日,家住延平区塔前镇的父子二人相约上山采食红菇,一饱口福。不曾想却一起进了急救室。
延平区塔前镇村民父亲 张某
我那天去采红菇,他们大部分都是去那里采红菇。红菇没有。就发现杂菇,我乡下好像那种杂菇是可以吃的。
延平区塔前镇村民儿子 张某
因为老头子爱去山上玩,陪他上去,对于我们年轻人我们又不懂分辨菇,他讲可以吃,我们就一起吃了。
当天父子二人食用蘑菇后,不到3小时就出现了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幸亏送医及时,不然结果不堪设想。
南平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陈顺洪
凭经验判断毒菇真的不可靠,最好的办法就是绝不能自己上山采野菇吃。那天来这两个病人,血压都掉的比较低。假如没有及时抢救的话,血压掉的太低,生命就保不住了。
医护人员提醒广大市民,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大家不要采食任何野生蘑菇。一旦食用后发现恶心、呕吐、剧烈腹泻、腹痛和视力模糊等蘑菇中毒症状,尽快催吐,并及时到正规医院就治。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能降低毒蘑菇对身体的伤害。
吃了毒蘑菇症状好转是没事了吗?小心是“假愈期”延误治疗
误食毒蘑菇,一般在短时间内会出现上吐下泻,头晕、四肢乏力等不同程度的症状。但一些中毒症状会在之后有所缓解,因此许多市民会认为此时自身中毒已痊愈。
南平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陈顺洪
早期它表现可能会是简单的胃肠炎症状,并不表现人很难受,而且我们前期的抽血检查,可能都不提示它病情很重。
医护人员介绍说,毒蘑菇中毒的类型有很多。其中有的致死型毒菇早期也是表现为胃肠炎症状,且经治疗症状很快好转,给人一种治愈假象。所以,如果市民食菇中毒,即使症状出现缓解,也不能掉以轻心,尽早尽快进行规范治疗。
南平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陈顺洪
碰到采食野菇,出现任何症状都要及时到医院,只有到医院坚持规范的治疗,才有可能挽回宝贵的生命。
什么是毒蘑菇?
毒蘑菇又称毒菌或毒蕈,所含毒素非常复杂,经烹调加工或者晒干都不能彻底清除毒素,误采、误食毒蘑菇可引起急性中毒,大多数毒蘑菇中毒早期都会出现无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不同的蘑菇含有的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类型也不相同。
毒蘑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不同毒蘑菇含有不同的毒素,一种毒蘑菇也可能含有多种毒素,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也有所不同。常见蘑菇中毒有7个临床型,分别是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横纹肌溶解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和光敏性皮炎型,除此外还可造成其他系统脏器损伤。在实际的中毒案例中,还有患者食用了多种毒蘑菇,中毒症状更为复杂。
野生毒蘑菇您知多少?
胃肠炎型:多在进食后10分钟-2小时发病,出现胃肠道症状,预后良好。
神经精神型:多在进食后10分钟-6小时发病,出现精神症状、幻觉等,预后良好。
肝肾损害型:多在进食后数小时-30小时发病,有“假愈期”,即在一两天内出现症状好转的假象,随后症状加重,死亡率高。
光敏性皮炎型:多在进食后24-48小时发病,出现皮肤红肿或疱疹,日光照射后症状加重,预后良好。
横纹肌溶解型:多在进食后15分钟-2小时发病,出现早期胃肠道症状,6-12小时出现酱油色尿、肌肉酸痛、肢体无力等横纹肌溶解症状。可导致急性肾衰死亡。
误食毒蘑菇后该如何自救?
一、催吐:第一时间催吐,在中毒者神志清醒的情况下尽快吐出毒物,减少毒素吸收。
二、立即就医:食用蘑菇前留存一点样本,一旦发生中毒,连同样本一并送医,帮助医生尽快判断中毒类型,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三、若无法及时就医:可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并刺激喉部催吐。为防止脱水休克,可饮用稀释的盐糖水补充体液。对已昏迷的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患者尽可能保留毒蘑菇样品,或拍照提供给医生作救治参考。
此外,吃蘑菇的同时最好不要饮酒,因为一旦吃到的是毒蘑菇,酒精会加速毒素的吸收。但最好的预防方式是拒绝诱惑,不食用野生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