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雨,西湖畔。清风徐来忆故人,品茗读书尽欢言。
5月29日下午,一场特殊的茶会——《清风来故人——近世闽籍名人墨迹摭谈》新书分享会在福州西湖大梦书屋举行。本书作者蘭若先生与现场嘉宾分享自己收藏与本书创作的心路历程。
大梦山下,大梦书屋,一缕茶香,一缕书香,一缕墨香。茶书墨俱香。
茶,清香扑鼻,心旷神怡;书,墨香四溢,赏心明理。现场设四雅席,高朋满座。品茗,听雨,赏墨,观书,相洽甚欢。
作者简介
董士府,别署蘭若,雅好书画鉴藏,现居福州。幼承庭训,然赋性鲁钝、自惭不敏,惟笃学嗜古,耽于书画、文史既久,平素以鉴藏为乐事,忽忽三十载也!今以闽人摭取闽籍先贤墨迹,撷英捃华,述贤先芬,以飨同好,褒扬吾闽乡贤懿德风雅,亦为平生快心事矣。
一本好书,献礼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福州三坊七巷考察,听取福州古厝和三坊七巷保护修复等情况介绍,还步行察看南后街、郎官巷,参观严复故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都活起来”。今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举办。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留住文化根脉、守住城市之魂,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夯实文化根基,势在必行。
为此,《闽声》杂志重磅推出《清风来故人——近世闽籍名人墨迹摭谈》,该书为闽籍书画鉴藏的实物佐证,四十余位名家旧墨,两百页二十万字,百余幅配图,涉及晚清民国学界、政界、商界、书画界、收藏界、宗教界、教育界、文学界等领域,具有不可低估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近代极具影响力的启蒙思想家严复、近代中国海军奠基人沈葆桢、近代文坛开山祖师林纾、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晚清诗坛领袖陈衍等一大批近代风云人物的墨宝第一次集中呈现在读者面前。
蘭若先生曾应邀在《市场瞭望》杂志开设艺术专栏,本书为他在专栏上所写的书画鉴藏类随笔合集专著,涉及原作、释文、小注、考证、鉴赏、评论等诸多知识版块。蘭若,艺科出身,于书画篆刻浸淫有年,尤雅好收藏集珍,特别是近世闽籍名人墨迹。几十年的收藏累积,如今已蔚为大观。
创作历程:被“催”出来的心血之作
《清风来故人》中所写到的文人和其墨迹,是蘭若二三十年研究的积累。书里所涉及的四十余位名人及作品,是近代福州名人文化的一个缩影。虽不能涵盖全部,但却唤起了喜欢艺术、喜欢历史的人的共鸣。它也是世人了解闽都精神,了解福建文化的一个宝贵的载体。
正如文艺作品是在典型基础上对生活的再现,《清风来故人》也是在蘭若二十余年如一日对文史艺术研究基础上的总结与分享。谈及《清风来故人》的创作历程,蘭若笑谈这部作品是被催稿“催”出来的。
1998年前后,因工作关系,蘭若结识了在福建日报工作的郑光生(现福建日报市场瞭望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发现两人在历史文化方面有共同爱好,所以一见如故,私下交流颇多。自蘭若第一次收藏名家作品之后,他们时常在一起聊福建的名人,聊他们的艺术作品,发表各自见解。一来二去,成为了好友。
原市场瞭望杂志社社长梅晓敏(左1)与现市场瞭望杂志社社长郑光生(左2)在分享会现场一同品茶
后来,郑光生调往市场瞭望杂志社任副总编辑,基于当时福建艺术收藏、投资市场的大热,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读者和文化艺术爱好者通过名人作品来了解背后的文化历史故事。于是,他鼓励蘭若把他的收藏研究历程记录下来。
这一举动得到了当时市场瞭望杂志社社长梅晓敏的大力支持。郑光生邀蘭若于市场瞭望杂志社旗下《市场瞭望》杂志开设专栏,以每月一篇的频率,陆续发表了关于名人艺术作品的鉴赏研究心得,意图从这一特殊视角管窥闽文化、闽先贤洋洋大观之精神风貌。
杂志社旗下另有《茶道》杂志,借着“靠山靠水”的机会,又得以接触各类好茶。蘭若介绍,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与郑光生在茶桌上“碰撞”出来的。上到选题内容,下至选图排版,都就着茶香,经过二人细致而热烈的探讨,最终得以呈现。事实上,蘭若的每一期稿件都似一道好茶,香清甘活,韵味不绝,回甘无穷。
福州是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而名人,正是传承文化的载体,他们留下的瑰宝,正是最有力的证明。因为有了长期的专栏积累,汇编成书也就水到渠成。
蘭若先生在分享会讲解其收藏作品
“文化名人的研究是呈现地方文化非常有效的载体,出书也是为这个载体做一个很好的积淀。”于是,在《闽声》杂志的推动下,汇集蘭若二三十年研究心血的《清风来故人》,以《闽声》增刊的方式诞生,作为献给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礼物。
或许这本书,如今是了解福州乃至福建文化的载体,但随着岁月沉淀,它会成为世人共同的财富。
陈宝琛《兰竹》扇页
名家真迹 展示
名家评论:不局限书画收藏,意义在于传承
书名为《清风来故人》,看似清雅,却大有来头。它出自唐代杜牧《早秋》的诗句“大热去酷吏,清风来故人”。
宋四家之一的米芾有过题签:“明月清风故人来。”
南宋文天祥《所怀》诗中有:“良马比君子,清风来故人。”
今人更有“莫言今日无知己,自有清风作故人。”
还有“明月清风敲窗台,疑似他乡故人来”。
在新书分享会现场,也汇聚了福州文化艺术界的前辈与知名人士。他们多与蘭若先生是相识相知的好友,也在第一时间就阅读了《清风来故人》,并与到场来宾进行了分享。
陈济谋 省文联原党组书记
《清风来故人》以毕生收藏研究与鉴赏切入,读书,读画,更读人。让我们熟知的历史名人有血有肉,更加丰满。它诞生的意义,不局限于书画和收藏本身,而在于文化的传承。
曾贤谋 著名画家,省画院原院长
《清风来故人》涵盖书画家、政治家等历史名人的墨迹鉴赏研究,是福州乃至福建部分文化历史的缩影。蘭若对每个作者都做了深入的研究,为每个作品都做了严谨的考证,让每张墨迹都有了来龙去脉,活灵活现。
宋展生 省画院画家,著名画家宋省予之子
《清风来故人》是我放在床头的一本书,时常读几篇,真感到如沐清风。弘一法师有言:寿事无长物。丹青片羽留。也只有如此珍贵的文章,可以世代流传。
肖震山 省艺术职业学院教师,擅长鉴赏及艺术评论
追慕传统,接续“文脉”,献礼“世遗”,意义重大。《清风来故人》汇集蘭若先生对其收藏的鉴赏、研究,体现了他对于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的追求,对于庞杂的艺术品收藏市场也是一缕清风。
黄宝春 著名书法家
《清风来故人》一书,系统梳理了近代福建名人的书画艺术,不仅是福建收藏界的一大贡献,也为福建名人文化艺术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图文资料。应特别指出的是,该书对每件藏品,从纸张、墨色、 作者的书写习惯、印章的习惯等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极具鉴赏、收藏和研究价值。
内页欣赏
《清风来故人》这本书从封面起,就明确了设计的基调——温雅中正。翻开内页,“书感”厚重,呈现典雅、稳重、大气的视觉感受,有着优雅的书卷气息。
陈宝琛——落花心事
弘一法师——南闽梦影
林则徐——林公书札
沈葆桢——沈公传奇
严复——哲人妙墨
陈衍——诗家书翰
林纾——旷世译才丹青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