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闽声
标题图
“迎世遗大会 · 展闽都风神”——林则徐:林公书札
2021-05-28 16:25 闽声传媒

【编者按】

闽都之光,薪火相传。

今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福州三坊七巷考察,听取福州古厝和三坊七巷保护修复等情况介绍,还步行察看南后街、郎官巷,参观严复故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都活起来”。

今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福州举办。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留住文化根脉、守住城市之魂,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夯实文化根基,势在必行。

为此,《闽声》杂志重磅推出《清风来故人——近世闽籍名人墨迹摭谈》,该书为闽籍书画鉴藏的实物佐证,四十余位名家旧墨,两百页二十万字,百余幅配图,涉及晚清民国学界、政界、商界、书画界、收藏界、宗教界、教育界、文学界等领域,具有不可低估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书为兰若先生书画鉴藏类随笔专著,涉及原作、释文、小注、考证、鉴赏、评论等诸多知识版块。从今日起,我们将陆续刊发《清风来故人——近世闽籍名人墨迹摭谈》的精彩内容,与您一同回归“旧时明月”,触碰那些有历史、有温度、有趣味的文字,领略博大精深的闽文化精神风貌。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少穆,晚号俟村老人等,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民族英雄、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历官江苏巡抚、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等,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谥文忠。工诗文书法,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等。《清史稿》有传

林则徐学问、智识、志节、忠义,为清一代显臣所少见,这位百多年来为后世所敬仰的政治家、思想家,其生平无须多说。他的文采,如早期对联“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中年为李纲祠题联:“进退一身关社稷,英灵千古镇湖山”,升任两广总督后自书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晚年被革职流放时“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洒脱慷慨的诗句,至今脍炙人口。

还值得一提的是,林公书如其人,为世所重。

嘉庆十六年(1811),26 岁的林则徐中进士,殿试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为庶吉士。他在翰林即以书名,其书结构精巧,章法疏朗,用笔谨严,书风端庄大气,劲挺秀雅,朴茂彰显。其同科进士程恩泽诗赞曰:“君昔解褐衣,书名倾一时,书自柳颜入,自将堂堂旗。”

林则徐认为学书须“取法乎上”, 出唐入晋方为学书正途,学书应先从唐楷人手,再力追晋魏笔墨,以臻佳境。他饱临唐代诸碑,尤以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为临池规范,颇具欧书遗风,兼取颜柳之法,并追魏晋风韵。其取法既正,加之翰事精勤,兼收博采,遂自成面目。


林则徐《行书七言》联 洒金笺  为朵云轩旧藏。2020年上海朵云轩120周年庆典拍卖会“云集”中国古代书画夜场以300万元成交


林则徐书札 笺纸

林则徐行书扇页 洒金笺

林则徐题西安 “碑林”

“虎门销烟”后,林公名震四海,远近求书者更是接踵而至。据郭柏苍《竹间十日话》载,林公由西安赴戎时,所携除图书外,尚有“公卿求书绫绢宣纸”,在途中及待居戎所时书事颇多,几乎无日不为人书字,其手迹“远近宝之”。戌伊犁后,林公始得肆意于书法,“求题咏者虽踵接,不暇应也”,“伊犁为塞外大都会,不数月缣楮一空,公手迹遍冰天雪海中矣。”

今观林公书法,虽自唐碑出,却非纯然唐人规矩,不拘泥于某家法式,在点划使转之间透露出晋人风度,愈是晚期之作愈如此。林公传世墨迹以行书居多,成就亦高,尤以劲挺秀雅的小字行书最为精致。

余珍藏林公致友人书札,即为其代表风格之佳作。从书札钤印“校理秘文”推断,当为其任职翰林院校理时所作。林则徐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闰六月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之后抵京复命,派在翰林院清秘堂办事。

福州鼓楼林则徐云左山房

此札大抵就写于此时,林公语言朴讷真挚,笔随情发,倾诉之情洋溢其间。书写从容不迫,点画纤浓相间,起收映带,顾盼生情,时有奇趣。融王书之妍丽、欧书之挺拔,通篇气氛静穆安详,清雅可人,魏晋风致跃然纸上。观赏此札,令人气定神安,陶然心醉,顿觉一股沉秀清灵之气流溢而出,宛若山谷之青松郁郁勃发。从林公书迹里,可窥探其书法追唐入晋、清迈绝尘之境,亦可感受其深邃广博、宽容热忱之情怀。此札书于特制笺纸,更见雅趣,与书法相得益彰,殊值清玩矣!

林公一生,清如涓涓溪流,不染一尘。他历官十四省,直至封疆大吏,开府一方,竭尽心力,政声卓著。其一生精彩之处,不仅在于他能在国难当头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不仅在于他能在仕途通达、身居高位时,倾心尽力地为国效力;也不仅在于他虎门销烟、广东禁烟等惊世之举,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即便在被革职流放的极端逆境中,即便在个人命运遭遇空前苦难和厄运时,他选择了忍辱负重、舍身为国。诚如他亲手所书《观操守》中所言:“观操守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饿时,观度量在喜怒时,观存养在纷华时,观镇定在震惊时”。面对厄运,面对人生的巨大落差,林公慷慨悲歌,从容应对,尽显文人情怀和操守,其人格和灵魂的伟大与崇高,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不菲的精神财富。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