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APP-新福建 5月27日讯(记者 陈汉儿 通讯员 方静静)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莆田市气象局结合气象部门特点,着力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急难愁盼”,聚焦干旱缺水问题,全力做好人工影响天气保障服务,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
莆田市气象台副台长、市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副主任梁宝元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莆田市降水量约274~443.1毫米,较常年偏少18~54%(常年值489.2~542.1mm),全市水库蓄水量仅剩四成,多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并曾两度达到气象重旱,4月24日更是出现今年最严重的气象旱情,给人民群众生活、农业生产等方面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莆田市气象局提早筹划部署,根据2021年气候趋势预测制定《2021年莆田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计划》,加强对旱情的动态监测和预报预警服务,多次组织开展以增雨火箭弹为主的人工增雨作业,同时利用地理地貌及季节气候变化特征,适时开展以地面暖云烟条催化的人工增雨作业,提高空中云水资源开发能力,进而促进水库蓄水及农业生产,有效缓解全市旱情。
“人工影响天气是指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通过向雨层云、层积云等适合作业的云体的适当部位播撒适量的催化剂,以影响云物理过程,从而实现增减降水、抑制冰雹和消除云雾等活动。”梁宝元说,人工增雨是人工影响天气的主要手段之一,通常可分为冷云人工增雨和暖云人工增雨两类,莆田市气象局主要使用的BL-1型增雨火箭弹是典型的冷云人工增雨手段,通过发射火箭弹向温度低于0℃的冷云中播撒碘化银成冰剂,产生人工冰核,代替自然形成的冰晶,增加云内冰晶浓度,使它们吸附水汽从而引发云层降水或增大其降水强度。
目前,莆田市人影火箭弹作业点主要分布于城厢区常太镇东圳水库、仙游县赖店镇古洋水库、荔城区西天尾镇石盘水库以及涵江区白沙镇后溪水库附近,共10个作业点。
“一直以来,大部分民众都对我们的人工增雨作业有所误解,其实我们并不能‘凭空造雨’,只能等待适合作业的云团出现,通过发射增雨炮弹、燃烧增雨烟条等手段来增加下雨的效率,增大降雨强度。”市气象局副局长童华君说道,“当遇上每个可能出现合适作业的天气时,人影作业队都需提前做好准备,紧盯天气,时刻待命,等待作业时机。” 据了解,暖云烟条燃烧作业点则主要设在仙游、涵江、城厢、荔城等县区的北部山区,共4个。
截至5月27日,今年莆田市气象部门已开展人工增雨作业77次,共燃烧增雨烟条125根,发射人影火箭弹52枚,作业效果明显,全市降雨强度普遍增大,森林火险等级降低,水库蓄水量增加,春耕春播工作也得以顺利进行——截至4月底,莆田市气象部门已助力农业部门顺利完成今年早稻3.77万亩、春大豆1.97万亩、春玉米1.09万亩、春花生10.66万亩的春播工作,为莆田市主要农产品生产及“菜篮子”产品的稳产保供提供了气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