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报
标题图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授牌,泉州代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分享经验
2021-05-25 17:00 泉州通客户端

日前,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经验交流活动在湖南湘西州举行,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等7个首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获正式授牌,泉州代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到场分享经验。

2007年,原文化部正式批准设立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泉州、漳州、厦门)。2019年,7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泉州作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发祥地、核心区,为我国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探索了不少成功经验。

“戏窝子”好戏连台

多年来,泉州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专业推动、社会参与”,努力打造“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实施“十百千基础工程”,现已建成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是目前国内地级市最大的非遗综合展示馆)、县级非遗馆以及一大批非遗传习所、展示点。建成“四级非遗”保护体系,目前全市共有县级以上非遗项目505个,其中国家级34项,省级99项,共有5项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三大类非遗项目的城市。大力推进闽南文化进校园,不仅将泉州南音、木偶、五祖拳等引进中小学校,还在10多所高校和职校开设闽南文化特色专业,其中泉州师院还设有南音硕士点。全市已组建闽南文化志愿服务队伍66支,培养民间行业协会、闽南文化研究会、戏班子等近1000个民间团体,社会参与面十分广泛。已成功举办六届国际木偶节、十三届国际南音大会唱和七届世界五祖拳交流大会,全方位弘扬南建筑、南戏、南音、南派工艺、南拳等闽南特色文化。此外,泉州突出整体性保护推动,在全国率先选择21个重点区域实施整体保护。突出跨区域交流联动,举办世界闽南文化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系列文化对外交流活动。突出融合性保护带动,推进非遗传承保护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动生产性项目的融合,打造了一批如惠安—世界石雕之都、德化—世界陶瓷之都、安溪—世界藤铁工艺之都、永春—中国香都等特色区域品牌。

德化陶瓷烧制技艺名扬四海

今后,泉州市将按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化以非遗为核心的保护行动,加强项目带动、区域协作,构建科学保护体系,体现泉州闽南文化发祥地、核心区和富集区的担当和作为。(泉州晚报记者陈智勇)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