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那位曾说过“医生治病,就好像把病人一个一个背过河”的老者,永远闭上了眼睛,享年99岁。
他叫吴孟超,出生于福州闽清。身高只有1.62米的他,却是一个“世界巨人”。他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是世界上唯一一位90多岁高龄仍然工作在手术台前的医生。
图片来源:新华社
缅怀吴孟超院士
福州多地设追思场所
5月22日,福州籍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同志,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噩耗传来,家乡福州的百姓悲痛万分。
目前福州已设立三处追思场所,供市民缅怀追思。
5月24日至26日,为方便市民吊唁,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新门诊一楼(地点:西洪路312号)、三坊七巷文儒坊21号吴孟超院士先进事迹展示馆,分别举行吴孟超院士追思会,接受市民前往追思。
5月23日至26日,中共闽清县委、闽清县人民政府在闽清县云龙乡吴孟超院士馆设立吊唁厅,接受吊唁。
5月23日下午5点,三坊七巷文儒坊21号的吴孟超院士先进事迹展示馆内,许多市民自发前来吊唁吴孟超院士。
记者了解到,前来吊唁的有专门来的,也有游客。其中一名女士,神情哀默,她告诉记者,自己是学医的,所以特意前来吊唁吴老。还有一对夫妻是游客,他们表示,一天时间里,两位院士过世,让他们心情非常沉重,正好路过吴孟超院士先进事迹展示馆,便想来献上一束鲜花来以表缅怀之情。
据展示馆工作人员介绍,该馆定于5月24日起接受吊唁,但截至今天下午5点,已有上千市民自发前来吊唁。
从医70余年
救治1.6万肝胆病人
1922年8月31日,
吴孟超出生于闽清云龙乡后垅村。
家境贫寒的他在5岁时,
随母亲投奔
在马来西亚艰苦创业的父亲。
1943年夏天,
吴孟超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
从此走上“医学报国”之路。
上世纪80年代,吴孟超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查房。
中国是肝癌高发国家,20世纪50年代初,国内肝癌防治领域还是一片空白。身为外科医生的吴孟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开始向肝脏外科领域进军。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孟超从医70余年,
主刀和参与救治了
约16000个肝胆疾病病人。
97岁退休前,
他仍坚持在一线,
只要身体允许,
每周亲自上两三台手术。
2016年11月,吴孟超(左二)回福州为患者做手术。
2019年1月,他主动响应国家院士制度改革号召,带头光荣退休。在院士退休座谈会上,他说:“中国‘肝癌大国’的帽子还没有扔进太平洋,我还要继续同肝癌斗争。虽然退休了,但只要组织需要,只要病人需要,我随时可以进入战位,投入战斗!”
2016年11月,95岁高龄的吴孟超接受记者采访。
与家乡“肝胆相照”
“云”上为患者看病
身为福州人,
吴孟超无时无刻不惦记着家乡。
他长期心系福建肝病防治事业的
建设和发展,
牵挂着父老乡亲的健康,
与家乡人民“肝胆相照”。
2014年1月,92岁高龄的吴孟超回乡参加大型现场义诊活动。
位于福州西洪路的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
是全国唯一一所
以吴孟超名字命名的医院,
吴孟超是医院的名誉院长。
记者了解到,
医院的建设离不开吴孟超的努力。
福建是肝病的高发区,作为闽籍科学大家,吴孟超一直心系家乡的肝病防治事业,他多次倡导和呼吁福建要建立肝胆医院和肝病研究机构。为此,他多次专程回闽与省市领导沟通、协调,表示愿意联合国内外著名院士专家对福建进行实质性帮扶,推动福建肝病和肝癌防治与研究事业的科学发展新跨越。
2011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开始挂牌筹建,出席揭牌仪式的吴孟超院士激动不已,他说“家乡终于有自己的肝胆疾病诊疗中心了,我多年的心愿和期盼终于实现了!”
2014年6月,吴孟超院士亲自回闽为孟超肝胆医院揭牌。此后,他每年回闽指导肝病和肝癌防治的学科建设、技术体系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手术示范、疑难病例会诊、出席大型义诊,有力促进了全省肝病和肝癌事业的快速发展。
2016年11月,95岁高龄的吴孟超,在孟超肝胆医院手术室,仅用40分钟,便为一名患者成功切除巨大肿瘤,整个过程游刃有余。
在吴孟超院士及其团队的帮扶下,
孟超肝胆医院迅速发展成为
福建规模最大、
专业设置完善、
技术力量雄厚的
肝病和肝癌防治与研究的医学中心。
吴孟超说:“作为一个好医生,不仅仅要有高超的医术,更重要的是要有爱心。”
吴孟超还以福州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为契机,发起成立全国肝病和肝癌大数据联盟,目标是将全国的肝病和肝癌大数据汇聚到福州,并建设大数据平台,为大数据人工智能在肝病和肝癌领域的应用打下基础。
2016年1月,孟超云医院分级诊疗系统上线运行,吴孟超通过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亲自为闽清家乡的病人进行远程诊疗,对正在孟超肝胆医院进行的一台肝脏手术作现场远程指导。
吴孟超的一生堪称传奇,
他深受病患爱戴,
他爱党爱国爱民爱乡的情怀
深深地感动着福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