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统一停放充电。 刘东华摄
“电动车问题不是一个城市的问题,其他城市也有这个问题,厦门不妨借鉴一下做得比较好的城市。”昨天,一名业内人士向本报建议,上海本月施行新规就明确了相关法律责任,“电动车上楼”停放、充电的,视情节严重程度可处1000元到50000元罚款。他建议厦门立法严管电动车,从法律层面健全管理规定。不然,整治电动车乱象缺乏法律依据,容易成了喊口号,没力度。市人大代表、湖里康乐社区党委书记曾清华则建议,整治电动车乱象要疏堵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建议
完善法律法规 立法约束业主行为
厦门市人大代表、湖里康乐社区党委书记曾清华说,电动车上楼入户是为一己之便,不仅影响自己安全,还影响邻居安全,建议立法从严处罚;同时,建议政府加大电动车停放设施建设,配套相应的充电设备,疏堵结合才能更好解决这一问题。
福建欧菲亚律师事务所主任林清旺表示,省、市物业管理协会先后下发警示通知,要求物业企业加强管理是好事,能为物业企业管理起到指导性的作用。但真正要做到严禁电动车进梯、上楼、入户,还需要更强有力的法律支撑,以此来约束业主的行为,建议相关部门完善法律法规等管理制度,甚至用立法来推动。
做法
将车送到停放点 居民生活更安全
“我们把车送到架空层,这里充电方便又安全。”市民郭女士说,水岸名筑小区的电动车停放管理已经实行了很长一段时间。
记者现场看到,每栋居民楼下都有宽敞且并不封闭的架空层,居民的电动车都停放在这里。有些楼栋下面还安装有电动车充电点,采用二维码扫描支付的形式。“等到傍晚下班,电动车充电高峰期,充电点位都不够用。我们年纪大的不用上班,就趁着上班时间停车充电。”郭女士说。
把电动车清出楼 物业找地方停放
“电动车自燃事故,给居民敲响了警钟,大家的安全意识更高了。”禹洲领海小区林先生说,“大家主动将电动车清出楼栋,上楼的现象少了很多,一方面物业有在宣传,另一方面物业也在想办法帮业主找位置设置停车棚,连车库也腾出了位置停放电动车。记者现场观察,整个小区只有一个进楼门厅停放一辆电动车。
“大家自觉将电动车停放到指定停放点,统一停放,小区自然就安全美观了。”天御小区业主杨先生说,把电动车清出楼,要解决电动车停放和充电的难题才行。
记者在天御小区发现,电动车停放有专门的区域。这些区域被绿化包围,无论是小区楼栋通道还是小区区间道路上,没有看到乱停放的现象。
调查
电线缠绕甚至从六楼放下
电线高空垂下,让人不安。 (图为拼接图片)陈鹏程摄
热心读者反映,南山公寓东区楼道外乱停电动车,充电更乱,从阳台直接拉下带着排插的电线,一排粗略有七八条不同式样的排插,真是让人心惊。
记者现场看到,这些排插低的从一楼拉出电线,高的甚至从六楼垂直而下。有的是专用排插,既方便走线,又可以避雨,还有居民将塑料瓶剪成了一个简易的排插防雨罩。
在此居住的段女士说,小区内部其实也有居民讨论过设置电动车停放区域的事,但由于空间有限,最后也是不了了之。如果能有法律法规支持,再由街道、社区牵头带领居民群策群力,想必阻力就能小很多,大家的安全也才有保障。
卢厝社区于先生向记者反映,他住的地方电动车管理混乱,更糟的是,要找到解决的办法看起来十分困难。
于先生介绍,卢厝社区外来人口偏多,多使用电动车作为通勤工具,所以停在楼道内和路边充电的电动车比比皆是。记者注意到,窄小的深巷中三三两两地停着电动车,在没有充电桩和车棚的情况下,许多车主只能把车停在家门口,再从家里接出电线充电。于先生说:“听说过电动车在家里充电,导致火灾的新闻报道后,就不敢把车停在家里了,所以接了电线停在外面。”
【他山之石】
上海本月施行新规
“电动车上楼”最高罚5万
从5月1日起,《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开始施行。条例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充电时应当确保安全,不得违反用电要求私拉电线和插座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禁止电动自行车在建筑物首层门厅、共用走道、楼梯间、楼道等共用部位,以及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及其两侧影响通行的区域、人员密集场所的室内区域停放、充电。电动自行车在人员密集场所室内区域违规停放、充电的,由消防救援机构对人员密集场所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厦门晚报记者 彭菲 李晓辉 陈鹏程 兰云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