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平
标题图
“我的红色收藏梦”
2021-05-14 15:46 新福建 原创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5月14日讯(通讯员 李韧筠 詹国兵)“现在的年轻人对我们的党史、革命史了解得太少,我希望能尽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那段历史,这算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的一个小小的梦想吧。”邱宁福边展示着自己的收藏品边与笔者聊道。在这间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里,随处都可以见到邱宁福从各处淘来的“旧宝贝”,听说这里面历史最久的是一份上世纪30年代的手写入党申请书,可惜旧物零乱,翻找不到,笔者却是无缘得见了。

仔细算来,74年生人的邱宁福如今已有28年的收藏经历,因为自小就喜欢听红色故事,看革命故事小人书,所以在独立工作有了经济收入后就痴迷上了红色收藏。从“看”的兴趣发展到“收”的兴趣,邱宁福家里的红色藏品也越来越多,一个2米多高的大立柜,一个半人来高的小方柜,还有床底下堆满的各类旧物,“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四巨头合影”......只要与党史和党史人物有关的资料,邱宁福都会认真收集起来,“现在父母住的老房里已经放不下了,部分藏品已经被搬到了自己住的新房里。”

image.png

邱宁福的红色藏品以书籍、报纸、杂志、相片、画报、信件等老旧纸质物品为主,“那时的月工资只有400元左右,我每个月至少要花50多元在收购这些物品上,有时候一不小心就超出了预算,只能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他告诉笔者,自己最早在延平区马站针织厂工作,因为厂里常常断水断电,所以就成了旧货市场的常客,昼锦坊、武夷花园、马站......几乎是将延平区的旧货市场都跑了个遍,为了能淘到心仪的藏品,邱宁福甚至坐车去福州的左海公园旧物市场淘宝。他说因为收入有限,自己的藏品都不算贵,收藏最贵的一件物品是2012年购买的《共同走过,中国摄影家协会50年》摄影册,花了将近400元人民币。为了尽可能地节省花费,邱宁福还常常以帮助废品站老板整理废品为代价,换取淘货机会,他的大多数藏品,都是靠着这种水磨工夫一件件大浪淘金收集来的。

邱宁福说自己的出租车司机的身份也是一项便利,他经常与客人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家里,一些老人家中留下来的红色老物件可能比旧货市场更能给人带来惊喜。其中最离奇的一项经历是有一次帮陌生人搬运家具时候,居然从橱子掉出了一张领袖毛泽东的老照片,这张照片后来被作为答谢赠送给了喜爱收藏的邱宁福,让他兴奋了好长时间。

image.png

在28年持之以恒的努力下,如今邱宁福已经累计收藏了1万多张画像画报和老照片。“每一张照片都有自己的故事,只要深入进去了解了,就能感受到知道其中的乐趣。”邱宁福本人不善言辞,但只要一谈起自己收藏的这些红色宝贝,就能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这张照片是1945年郑景康拍摄毛主席的原版照片,1949年天安门城楼挂的毛主席画像就是这张......这是1945年朱德和毛泽东的合影,朱德的帽子上有一枚帽徽,1976年的中国摄影杂志上,这枚帽徽不见了,所以原版的图片就更加珍贵了......”看着这些生动历史时刻的定格画面,笔者也仿佛回到了那段风雨飘摇的红色岁月。

image.png

邱宁福说,自己收藏的出发点是兴趣,但意义却在于分享。为了能让更多人了解那段历史,他将自己的收藏品做成系列展板,包括革命历史图片展、抗日战争展、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展等等。28年来,邱宁福已经在社区、街道、学校办了十数次免费展览,还特别自制了有奖竞答与知识问答卷,为参与者送出珍贵的收藏品照片,一起分享红色记忆。“现在的老物件已经越来越难淘了,希望能尽我所能,将这收藏的爱好和梦想坚持下去。”邱宁福说自己收藏的并不仅是简单的藏品,更是一段历史和一种社会责任。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