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至15日是第30个“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今年活动的主题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节水型城市”。平潭地处海岛,水资源十分短缺。为做好平潭节水、引水工作,自2020年9月起,实验区启动应急供水方案,采取降压、限量及隔日供水等各项开源节流措施,保障平潭人民基本生活用水需求。与此同时,加快开工建设一批水源工程,提高实验区供水能力。据了解,实验区还利用有利天气条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以补给三十六脚湖原水。
加快水源工程建设
解决平潭原水不足
福建省水利投资集团(平潭)水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潭水务公司”)总经理林剑告诉记者,实验区原水供给以岛外调水为主,三十六脚湖为辅,正常情况下日均岛外原水调水量约6-7万吨。但岛外调水不稳定,调水管道受其他项目交叉施工影响频繁受损。
平潭三十六脚湖(资料图)
据统计,实验区供水居民总户数约10万户,辐射约90平方公里,惠及约22万人(其中城镇16万人、乡镇6万人)。
为缓解水资源紧缺难题,实验区积极推进引水工程、实验区自来水厂工程(二期)、平潭北部自来水厂、供水管网完善工程等项目建设进度。
5月9日,“一闸三线”工程跨海管道工程二期完成首根海管铺设,项目建设迎来阶段性节点。“跨海管道施工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完工,整个‘一闸三线’工程平潭段施工,也将于今年年底前完工。”平潭水务公司副总经理翁海洪表示,待闽江口水源配置“一闸三线”工程完工并通水后,便可永久解决平潭原水不足的问题。
探索科学节流方式
强化供水管网保护
在水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保护现有的水资源变得尤为重要。为此,平潭水务公司探索了多种方式,科学合理“节流”。
5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海坛岛雨洪利用工程现场,刚到门口,便传来轰隆隆的声音,抽水泵站正在作业,抽取芦北湖中的水源。平潭水务公司经营部负责人林孔淋告诉记者,海坛岛雨洪利用工程可实现岛内雨洪资源的集约化收集,补充日常用水。据介绍,该项目自2020年投用以来,已为三十六脚湖输送水源约277万立方米。
为最大程度规避水资源浪费,平潭水务公司还成立了测漏小组,对城区进行计划性、分区域的巡查测漏工作,加强管网漏损控制。“从2020年的数据来看,2020年管网漏损率为16.4%,通过管网漏损控制,管网漏损率降至9%。”林剑说。
保护好供水管网之余,平潭水务公司还加强管网维护及水质监测,确保安全供水。一方面,严格执行市政供水管网巡检制度,落实供水抢修服务承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抢修,保证抢修时效性;另一方面,对重点施工路段、建设项目实行不定时安全管控,保障供水管网安全性。
节水宣传持续不断
节约用水深入人心
在平潭,一系列的节水宣传也在全面铺开。陈芳是平潭水务公司的一名抄表员,面对实验区的缺水形势,陈芳主动为自己增加了一份“工作”——利用工作之余,入户开展节水知识宣传。“节约用水应该从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每一位市民都是节水小卫士,节约用水人人有责。”陈芳说。
“我们节水口号是:科学用水,自觉节水,小衣物动手洗,水果蔬菜浸泡洗,用水杯代替流水刷牙,间断淋浴代替冲淋,关注生活‘点滴’,小措施能有大作为。”这是平潭水务公司专门员工制定节水手机铃声的内容,也是他们对于每一位市民节约用水的期待。
林剑说,“适量使用”“一水多用”“器皿盛水”都是我们生活中可以做到的节水方式,此外,选择“节水器具”“节水型淋浴器”等,都可以实现有效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