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电子报
戏剧演奏,拨动观众的心弦
2021-05-13 07:14

黄国园(左)进行扬琴演奏。

林伯扬(右一)进行四胡演奏。

朱清辉进行锣鼓演奏。

俗话说,一台锣鼓半台戏。再棒的角儿、再精彩的戏,也离不开演奏员的智慧和汗水。由于福建各戏曲剧种在表演中多以音乐贯穿,唱念做打全由乐队烘托。因此可以说,音乐演奏是福建戏曲的主心骨。

在本届水仙花奖大赛演奏员竞演环节中,许多戏曲名角甘当伴唱,为音乐表演助力。“除考核演奏员戏曲托腔伴奏能力之外,本届比赛新增七级以上技能技巧展示环节,既考验了演奏员的水平,也展示了他们的风采。”福建省剧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余守英说。

把情感体验融入演奏中

伴奏是门技术活儿。用行话说,就是要活儿好、手把儿硬。半瓶子醋、滥竽充数,戏味儿就不对了,观众也不答应、不认可。对此,获得专业组一等奖的泉州艺术学校青年教师黄国园深有体会。

在西安读大学时,主攻扬琴演奏的她喜欢上了秦腔。工作后转到高甲戏演奏,她两相对比,互学互鉴,在传统技法中融入更多的现代意识。在她看来,戏曲演奏员要与乐器“人器合一”,这是器乐演奏的第一个阶段。进而,要呼应台上演员的唱念做打,找到正得其时的音色和乐感,达到“三合一”的境界,让观众的感官同频共振,实现美美与共的“和合”。

相比戏曲伴奏,独奏曲的演奏技巧要求更高。福建省莆仙戏剧院有限公司演奏员林伯扬凭借出色的四胡演奏,将莆仙戏及技巧展示《桂淘金》演绎得淋漓尽致,赢得评委芳心,收获专业组一等奖。

“上届比赛我只获得二等奖,很重要的原因是演奏展现的莆仙戏味道不够浓厚。”两年间,他不断地采风、学习,向莆仙戏老艺术家求教,用心琢磨。赛前很长一段时间,除吃饭、睡觉,他每天都要练上十几个小时。

莆仙戏演奏中,四胡是器乐“主帅”,以滑音为主,不能大于二度,否则不好听。谈及参赛心得,林伯扬建议独奏曲要抓牢所属地方剧种的音乐特色,同时要精准地模仿好演员的演唱韵味。

戏曲演奏,技巧固然重要,情感把握更难,也更关键。要让演员们唱出真情,戏曲伴奏就要以情带声,托腔保调。“演奏员自己要吃透唱腔音乐,深刻理解剧本,在把握人物基本性格特征、情感脉络、命运轨迹的基础上,深入体验每段唱词或唱腔的情感色彩,把握预期的观众反应。在伴奏时,要把个人情感体验融入演奏中,与演员的激情演唱和谐共鸣,才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省剧协主席吴新斌说。

演奏员培养是长线工程

演为本,乐为魂。不过,演出时的“幕后英雄”属性,决定了戏曲演奏员的培养是一项长线工程,招人不易,能为之坚守一辈子且技艺精湛绝伦的更是凤毛麟角。

“我省一贯重视戏曲音乐人才的培养。从1994年举办的第四届福建戏剧水仙花奖比赛起,我省即率全国之先,为演奏员创设了演奏奖。”余守英说。

这次演奏员大赛,东山县潮剧传承保护中心主任朱清辉也是专业组一等奖获得者,他用锣鼓演奏潮剧《六月雪》选段,技巧展示选取《滨海龙腾》,不俗的表现让人击节叫好。

“大赛新增的技巧展示环节很有挑战性。我特地请来知名潮剧演奏家章振宇帮忙指导,挑选潮州大锣鼓参加技巧展示。”他不无感慨地说,这虽是个人赛事,但代表的是一个剧种,体现出一个团队的合作精神。

荣誉是一种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眼下,潮剧的日子并不好过。“潮剧传承发展要想摆脱戏曲人才流失、传统剧目失传等困境,单靠一个人或一个传承中心远远不够,需要一批德艺双馨的名家和一群热爱潮剧的年轻人去推广。”朱清辉希望,自己的表现能让潮剧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比赛中,福建戏曲人的“一棵菜”精神仍在延续。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和文华表演奖获得者周虹,福建芳华越剧院院长、一级演员郑全,福建芳华越剧院副院长、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陈丽宇和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苏燕蓉等名角甘当伴唱,纷纷为演奏员的表演助力。这样的老带新、传帮带,让参赛者经历了一次自我重建、作品重塑、艺术重探的创作历程。

“当下,我省戏曲演奏员队伍蓬勃向上,综合素养不断提高,但在主观能动的思考和反哺戏曲的繁荣发展方面,与戏曲辉煌时代的琴师如李慕良、徐兰沅等大师相比存在不少欠缺,还要付出更多努力。赛前,我们希望比赛能对演奏员的创作或对艺术家的身份认同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从比赛情况看,已经有了好的开端。”吴新斌说。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