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百年沧桑,苦难辉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富民强,百业复兴。茶以一叶之轻,牵民生乃至国家民族之重。绿、黄、白、乌、红、黑,六大茶类,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茗星”璀璨。爬梳百年茶史,重温传奇佳茗,品味经典味道,尽在“百茶百味”。
福建的茶文化有一千年的历史了,作为盛产茶的天然之地,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分不开,而且出产的茶更是种类繁多,今儿就来说说有一款很“佛系”的永春佛手茶。
何为佛手
“清水一湾舞白鹤,风光两岸映桃源”。
桃源,是永春的古称,也与陶渊明笔下那个梦幻般的奇境同名。同名虽是巧合,但此处如诗如画的景致,还有安宁闲适的生活,确是隐于现代社会喧嚣繁闹里的一处桃花源。也正是这里,酝酿了著名诗人余光中以及120多万旅居海外的永春籍华人华侨心底最浓酽最深沉的乡愁。这乡愁里,就有一味令人难忘的佛手茶。
大叶种的佛手茶因叶片
硕大有如佛手而得名
佛手茶,又名香橼种、雪梨。其因叶片宽大肥厚与佛手柑叶片相似,加工后具有天然佛手柑果香而得名。
原产于闽南地区,最早的文字记载源于永春达埔狮峰岩: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达埔镇狮峰村的《官林李氏七修族谱》卷一记载:“狮峰岩初建成,僧种茗芽以供佛,嗣而族人效之,群踵而植,弥谷被岗,一望皆是”。
《官林李氏七修族谱》还载有贡士李谢策的《狮峰茶诗》:“活水还须活火煎,清泉安得佛山颠。品茗未敢云居一,雀舌尝来忽羡仙。”
(摄影:陈雄)
如今永春佛手主要产地就在于福建永春县,地处戴云山南麓,境内群峰起伏,山地资源丰富,又是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的过渡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雨量充沛,日夜温差大,同时,该县绝大部分茶园种植在海拔600~900米的山区和半山区,正应了“高山出好茶”这一茶谚。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久负盛誉的永春佛手、闽南水仙的优秀品质,使永春县获得了“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福建省十大产茶大县”等荣誉称号。
“香橼”历史
佛手茶作为一个福建省省级良种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诞生有着“佛家”的慈悲和茶商兼济百姓的美德。据传明代,永春一乡医用一味神奇的中药,治愈州官母亲顽疾。自此,药草得名“佛手茶”。
而另一段永春佛手传说则始于北宋,,相传是安溪县骑虎岩寺一和尚,把茶树的枝条嫁接在佛手柑上,经过精心培植而成。其法传授给永春县狮峰岩寺的师弟,附近的茶农竞相引种至今。
清光绪年间,县城桃东就有峰圃茶庄,在百齿山上开辟成片茶园种植佛手。清康熙贡士李射策在《狮峰茶诗》有赞佛手茶诗句:“品茗未敢云居一,雀舌尝来忽羡仙。”
最早记载佛手品种来源的是1937年福安茶业改良场技师庄灿彰所写的《安溪茶业调查》:“相传二十年前,安溪第四区骑虎岩上一和尚,取柑桔类之香圆(香橼的俗称)作砧木,接茶穗于砧上而得此种,是否可靠,极是疑问。”
而佛手品种于1919年传入永春华兴种植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只有茶苗15株,后经压条繁殖,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至30年代,永春就有单独成箱的佛手经永春华兴公司南洋办事处转销马来亚。50~60年代,永春佛手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单独成箱以商品名“香橼”进入市场,远销东南亚各国。
载誉而来
80年代以来,永春佛手多次被评为优质产品奖。1983年,全国华侨茶叶基金会授予永春北硿华侨果场佛手茶以“培植发展出口优质产品——佛手奖”。1985年,永春松鹤牌香橼被评为省优产品。同年,永春佛手被农业部评为优质奖。1986 、 1989 年荣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1988 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5 、 1997 年被认定为第二届、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9 年荣获第二届中国 国际茶博览交易会国际名茶金奖,并被确认为福建省名优茶。
永春县玉斗镇选送的永春佛手茶样分别获 2001 年“省名茶”和 2003 年“省优质茶”称号, 2003 年 9 · 8 厦门国际星级茶王赛获五星级茶王 ;2004 年 9 月在福州的国际茶叶博览会及茶王大赛上斩获了永春佛手茶王 , 两个金奖茶王以及四个银奖茶王。永春县玉斗镇八一茶场获得“中国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志及中国绿色食品基地申请认证。
品鉴佛手
佛手的叶形与芸香料的香橼柑的叶片相似,叶接近圆而叶质薄,因此其加工方法与铁观音稍有区别,其品质特点也不一样。
佛手茶成品特征茶条紧结肥壮,卷曲,色泽砂绿乌润,香浓锐,味甘厚,耐冲泡,汤色橙黄清澈。
(摄影:刘堂)
目前在市面上的主要品种为红芽与绿芽两种,佛手茶水直下,叶子还卷曲,茶汤也出来了,绿黄渐金,多汁醇厚,晶莹剔透。豆香、花兼具,还具有一丝乳香,既有烘烤香乌龙茶,又平静的绿茶香味。口感爽滑,回味香甜可口,香蜜让杯子的底部像一个茂密的森林,一片叶覆盖在手心。
产业现状
永春县现有茶园面积13.98万亩,茶叶总产量9805吨,总产值7.8亿元。全县涉茶人员14万多人。2002年以来,全县茶叶平均价格大约每两年翻一番,2010年茶叶平均售价大约每吨8万元。茶业已经成为永春县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目前永春茶产业规模居全省第六位、中国名茶百强县前30位,是重要的乌龙茶主产县之一。
(摄影:刘洁智)
近年来,永春县在稳定现有茶园面积基础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建设生态茶园、提升基地档次为支撑,以培植品牌、壮大龙头企业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品质、效益和增加茶农收入为目标,抓住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机遇,实施精品战略,走高产优质高效路子,建立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茶叶生产经营格局,大力实施“16166”工程,扎实推进茶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