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引起文坛广泛注意和读者浓厚兴趣的新书,书名是《万年写入胸怀间:曾纪鑫作品研究》,洋洋34万字,汇集了国内众多学者、评论家对曾纪鑫创作的文化历史散文、小说、人物传记、戏剧等所写的书评及研究论文。更令人为之惊讶的是,远在西北的甘肃省张掖市,在前些年还成立了一个“曾纪鑫研究会”,在该市的南华书院正式挂牌落户。曾纪鑫是一级作家,原来在武汉市从事专业创作,2003年作为重点人才引进到厦门市工作,现任《厦门文艺》主编、厦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一个厦门的作家,能得到国内那么多评论家的青睐,并独享异地列入作家研究的殊荣,并非简单的如俗话所说的“墙里开花墙外香”之故,而是一个值得关注和重视的特殊的文学现象。
其原因何在?
纪鑫先生是文学创作的多面手,长篇小说、戏剧皆有大作问世,且深得同行的美誉,但他最受文坛和读者欢迎的还是文化历史散文。这种体裁,先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系列,后有易中天的《评三国》,皆轰动一时、洛阳纸贵。可贵的是,曾纪鑫并没有走他们的老路,而是另辟蹊径。
曾纪鑫有两部厚重的大作:一是《历史的刀锋》,选择了11个影响中国古代历史进程的人物:周文王、吕不韦、秦始皇、刘邦、董仲舒、曹操、拓跋宏、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吴三桂;二是《千古大变局》,选择了影响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重量级人物:洪秀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严复、慈禧、康有为、孙中山、袁世凯、宋教仁等,同样是11人。这两本书,贯穿起中国从古代到近代的数千年历史,其波澜壮阔乃至波诡云谲,尽收眼底。
请看他笔下的林则徐,国人谁不认识这位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华第一人呢?他最大的功绩是禁烟、烧鸦片,是中外为之肃然起敬的禁毒英雄。而纪鑫先生所倾尽笔力的不仅是写人们熟知的事件,而是写林则徐对西方认识所经历的相对艰难而痛苦的思想历程:由“通时务”到“通夷务”,从严禁鸦片过渡到奖励通商,最后发展为“师夷长技以制夷”,尔后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支柱。历史选择了林则徐,也成全了林则徐。我最欣赏曾纪鑫此文的结尾:
林则徐之前的中国古代历史,往往是时势造就英雄,哪怕最令人神往的三国时代,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如诸葛亮、曹操、关羽、周瑜、刘备等,也为时势所造。而林则徐却不是这样,是他造就了新的时势,开启了新的时代——由他查禁鸦片而引发的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迎来了一个屈辱与奋发并存的艰难而痛苦的转型时代。
高屋建瓴,雄视风云变幻;笔墨酣畅,指点人物春秋。
读者是文学作品最为重要的试金石,曾纪鑫的作品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之多读者、学者的由衷喜爱,当然不是纯粹依靠剔骨入微的思辨力量,而是首先要好看。富有戏剧创作经验的曾纪鑫长期在文学园地躬耕,他不仅通晓文学的技巧,更懂得创新的要旨。不少学者、评论家对曾纪鑫娴熟自如的文学表现手法的运用,有许多中肯的评价,例如对细节的运用,对历史诸多偶然事件的选择等等。作为熟知他的老朋友,我认为纪鑫在创作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时,更像是一位胸有成竹并具有某种幽默感的导演。
在《历史的刀锋》一书“内容简介”中,有一句貌似随意的引语:历史是喜欢同人们开玩笑的。这句似乎无意的话,却透露了曾纪鑫创作时手中那把犹如金钥匙般的秘密——玩笑。这,正是众多显赫历史人物最能诱惑读者的地方,也是文学创作中“四两拨千斤”的地方!
看曾纪鑫这位高明的导演,微笑着,穿越风云变幻,指挥着如此之多的历史人物,一一粉墨登台作精彩的表演,岂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