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庚书房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特色平台。
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 应洁 林桂桢 通讯员 陈季玉 林志杰 图/厦门日报记者 黄晓珍 除署名外)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与集美区委宣传部等单位共建的“嘉庚书房”正式揭牌、迎来首批读者。
嘉庚书房位于集美学村历史文化街区八音楼群,是全国首个以“嘉庚”命名的书房。
这里不仅是一个24小时免费开放的图书馆,更是一个集理论宣讲、经典诵读、沙龙讲座、文艺展览等活动于一体的城市文化空间。项目高位嫁接人民日报出版社的图书资源、作者资源和出版平台,结合集美区特有的嘉庚精神、红色文化、“跨岛发展”实景资源等,打造弘扬嘉庚精神的新平台、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新载体、24小时服务市民的城市人文新地标、书香城市的新典范。
当前,集美区把弘扬嘉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爱心厦门”建设有机结合。嘉庚书房的揭牌就是集美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生动实践。
创新宣讲形式 搭建学史明理主阵地
领导干部“引领学”、创新载体“走心学”、实地参观“沉浸学”、聚焦主业“靶向学”——今年以来,集美区结合辖区特色资源,牢牢把握嘉庚精神这一主线,打造全市首支区级习近平在福建重要讲话精神宣讲队伍——集美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高校党史宣讲团、“党史少年说”三支特色理论宣讲队伍,搭建学史明理“主阵地”。
“红色电波”传递党史故事、百人百尺绘画活动进校园、老党员走进村居开展宣讲……在集美区各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贴近百姓为特色的党史学习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构建多层次、分众化、全覆盖的宣讲格局,让“家门口”的资源变成党史学习教育新课堂。
结合与集美大学合作的“嘉庚讲堂”、与华侨大学合作的“集美讲堂”等平台,以及“庚·读者”——“百年党史庚读集美”经典诵读等品牌活动,集美开辟了理论宣讲、文化建设新窗口。
挖掘红色资源 丰富学史增信活教材
作为嘉庚故里和闽西南革命的摇篮,集美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处处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课堂。深挖红色资源,集美整理汇编特色教材,打造精品党课,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集美的生动实践。
集美区拥有18处革命旧址遗迹,是一座开放的“红色教育博物馆”。以这些红色文化遗存和革命遗址为载体,集美推出首批10个区级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发行集美党史学习教育定制地铁卡,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即可学党史。
结合“跨岛发展”等特色教学资源,集美加快推动与中国移动、咪咕动漫的合作,在集美新城打造全市首个5G+AR党史馆,让红色教材“活起来”“动起来”,让党史学习教育可视化、年轻化,引导广大党员学党史、看发展、强使命。
强化宣传引导 传递学史崇德正能量
围绕“理论宣讲、经典诵读、红色旅游研学、红色旋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N种创新”的“5+N”创新宣传模式,依托集美区融媒体中心的全媒体阵地平台优势,集美区通过做好亮点特色宣传,营造出浓厚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
充分发挥辖区文艺人才荟萃的优势,集美策划制作阿庚伯说党史、阿集小美讲“集美红色故事”系列动漫,推出“集美红色故事我来讲”系列抖音视频、《先生好》《这支歌这面旗》《嘉庚星在闪耀》等嘉庚主题融媒作品,制作完成纪录片《十里长堤》,编印红色书籍《集美红色记忆——峥嵘印记》等,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红色主题,让思想传播更潮、更靓、更富穿透力。
抓好调研落实 点燃学史力行助推器
当前,集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该区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有机结合,点燃学史力行“助推器”,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今年第一季度,集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良好成绩,并在固定资产投资、打造基金集聚高地、推动企业上市等领域表现抢眼。
调整垃圾收运时间实行“错峰直运”,尽量避免影响市民休息;推动区行政服务中心开辟全省首条台港澳同胞办税绿色通道、全省首个区级台胞警务服务综合受理办理点,为台企台胞提供贴心的一站式服务;完成灌南小学交通整治等项目,织牢校园交通安全“防护网”……集美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始终,聚焦招商引资、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围绕入学、用工、交通等民生问题,挂图作战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嘉庚书房展出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发展历程以及为集美学校做出贡献的名人大咖事迹。
城市人文新地标
24小时自助借阅 免费阅读不打烊
20个世纪初,爱国华侨陈嘉庚怀着教育救国的热忱创办了集美学校,向师生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成为厦门革命的发源地。
一百年后,在全党上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集美八音楼以新时代城市书房——嘉庚书房的形象全新亮相,肩负起讲述百年党史、滋润育人土壤、弘扬嘉庚精神的新使命。
嘉庚书房所在的八音楼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以金、石、竹等古代乐器制作材料而得名“八音”,曾经是集美学校教职工的住处。去年起,集美区与人民日报出版社签约共建“嘉庚书房”,并对八音楼进行修缮改造。
建成后的嘉庚书房内设“24小时书房”自助阅读区、“嘉庚书房大讲堂”多功能区、朗读亭和中心文化广场、展览馆等区域,开放面积约1700平方米,藏书近1.5万册,并设立人民日报出版社图书专架。
“这是中国第一家现代智能化书房。”嘉庚书房顾问、集美图书馆馆长李泽文介绍,书房以技术赋能,引入智能化图书馆管理系统、电子阅报机等数字化设备,并与厦门市各大公共图书馆形成信息实时交互、通借通还的大流通体系,让市民在“家门口”即可享有全市海量图书资源。
据悉,嘉庚书房将24小时向市民免费开放。市民可凭社保卡进出嘉庚书房、免费借阅书籍。
党史学习新模式
“知行合一”学党史 以德润心育新人
值得一提的是,嘉庚书房中特设“学党史红色读书角”,为市民读者提供最全面的党史、红色历史题材书籍,让“家门口”的红色资源变成党史学习教育的活课堂。
集美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集美区把嘉庚书房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特色平台,打造24小时城市书房,同时引入党史宣讲、青少年研学、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据了解,“嘉庚书房大讲堂”将定期邀请海内外专家开设讲座,融合百年学村文教资源,举办主题文化发展论坛、读书分享会、亲子阅读和“庚·读者”经典诵读活动等,打造“既能学,又能实践”的“知行合一”的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
书香城市新典范
有机结合嘉庚精神 彰显集美人文特色
在嘉庚书房揭牌仪式上,人民日报出版社向书房赠送了《习近平用典》一、二辑线装版。集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颖向嘉庚学子代表赠送了《潮涌浔江——集美红色记忆》等党史学习教育特色教材及首套嘉庚书房品牌出版书籍——《华侨之光:走进博物馆研学手册》。
集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嘉庚故里、百年学村,集美区对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嘉庚书房彰显嘉庚精神特色,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的阅读和实践活动,将嘉庚精神传播开来。书房里还有一台电子图书“瀑布流”借阅系统,搭载有200余册嘉庚精神题材书籍。市民读者只要扫描二维码,就能下载相应的图书资源。
嘉庚书房24小时免费开放。 (冯立东摄)
【点击】
“嘉庚书房大讲堂”开讲 首场聚焦海洋经济
“嘉庚书房大讲堂”首场讲座“从蔚蓝到深蓝:海洋科技创新的现状与未来”高峰对话开讲。
4月23日,“嘉庚书房大讲堂”首场讲座——“从蔚蓝到深蓝:海洋科技创新的现状与未来”高峰对话开讲。讲座邀请众多知名大咖——中国第一位归国海洋学女博士、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教授洪华生,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副院长、科考船运行管理中心主任王海黎,集美校友总会会长陈呈,以及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院长史大林等,围绕“海洋科技创新动态前沿”“嘉庚号科考船的科技创新”“陈嘉庚的海洋强国理念”“海洋的开发与利用”等议题进行对话研讨。
据了解,“嘉庚书房大讲堂”将不定期邀请国内专家学者,举办各类讲座、文化沙龙、读书会、研学体验等活动,让读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层次的文化盛宴。
集美中学
“庚·读者党史少年说” 嘉庚文化宣讲团启动
集美中学成立嘉庚文化宣讲团暨“庚·读者党史少年说”系列宣讲活动启动仪式在陈嘉庚纪念馆举行。 (林志杰摄)
“大矣哉,陈公嘉庚!立德垂言建功,三不朽者,千古几人欤,公居其一……”4月23日,集美中学成立嘉庚文化宣讲团暨“庚·读者党史少年说”系列宣讲活动启动仪式在陈嘉庚纪念馆举行,来自集美中学的79名同学齐声朗诵原创作品《嘉庚精神诵》,歌颂嘉庚先生的奉献精神、爱国情怀。
据介绍,集美中学嘉庚文化宣讲团以嘉庚学子宣讲队为主,另设“五老”志愿宣讲队、思政青年教师宣讲队,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面向市民游客宣讲嘉庚先生倾资兴学、救亡报国的故事和集美的红色文化、侨乡党史,进一步传播嘉庚精神,展示嘉庚学子风采。
据介绍,自2018年3月起,嘉庚学子即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等时段,开展“庚·读者”经典诵读活动,以集美鳌园、归来堂为舞台,诵读、演绎中华优秀文艺作品、嘉庚格言、嘉庚故事等。今后,他们还将在集美中学、嘉庚纪念馆、集美人文馆等地开展义务宣讲。
【相关】
嘉庚书房标识:形似闽南建筑 寓意以人为本
嘉庚书房标识由汉字“人”、繁体汉字“书”和“嘉庚书房”的中英文名组成。
汉字“人”,形似嘉庚建筑燕尾脊,寓意嘉庚书房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繁体汉字“书”,形似闽南建筑的砖型主体结构,二者共同构筑出一个书房的文化空间,寓意着人们通过读书,打开知识之窗。而中文“嘉庚书房”镶嵌英文译名,表明嘉庚书房面向海内外读者。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
廖文焱,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