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茶道
标题图
它小众却贵气,是英国女王也忘不了的一抹“透天香”
2021-04-23 11:06 茶道传媒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百年沧桑,苦难辉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富民强,百业复兴。茶以一叶之轻,牵民生乃至国家民族之重。绿、黄、白、乌、红、黑,六大茶类,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茗星”璀璨。爬梳百年茶史,重温传奇佳茗,品味经典味道,尽在“百茶百味”。 

黄旦,又名黄金桂,它与铁观音、本山、毛蟹并称安溪茶叶四大当家品种。安溪县西南部的虎邱镇罗岩村是它的原乡。

虎邱人都说,丝毫不逊色于铁观音,黄旦生来就有种“贵气”:不仅萌芽、采制、上市早,而且素以优雅鲜爽的“透天香”著称。

围绕着它,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图片

“贵气”又小众的黄金桂

清咸丰年间(1850-1860)原产于安溪罗岩,该品适宜制作乌龙茶,也适制红、绿茶。黄旦是乌龙茶风格有别于铁观音的又一极品。

采制工艺十分考究,只有掌握恰当,才能充分发挥其品种特征。由于茶树品种和制作上的特色,形成了黄旦独特的品质。由黄旦品程制成的黄金桂成品茶,其“贵气”主要显示在“一早二奇”上。

一早,即萌芽、采制、上市早。黄旦一般为4月中旬采制,比一般品种早10余天,比铁观音早近20天。二奇,即外形“黄、匀、细”,内质“香、奇、鲜”。

图片

成品茶条索紧细,色泽润亮金黄。香气优雅鲜爽,略带桂花香味,叶底中央黄绿,边缘朱红,柔软明亮,素以“一闻香气而知黄旦”而著称,古有“未尝天真味,先闻透天香”之誉。

品馀精品黄金桂,汤色金黄明亮,轻啜满口生津,滋味醇细甘鲜,令人心旷神怡。黄金桂正因挟独特的品格和上市早的优势,赢得市场,倍受茶人青睐。

黄金桂早在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就山金泰茶庄经营,主销漳州再转香港、新加坡等地。1982年3月,安溪茶厂生产的“特级黄金桂”被商业部评为“优质产品”。

图片

1984年,黄旦在全国茶树良种评审会被认定为“全国良种”。1985年黄金桂被农牧渔业部和中国茶叶学会评为“中国名茶”。1986年又被商业部授予“全国名茶”称号。

诸多茶叶名家对黄金桂心寄存受,曾作不少精辟论断。陈椽在《中国名茶》中论述:“提到黄金桂,有幸品尝过的人即刻会想起那种独特醉人的高香和清醇甘爽的滋味”。“黄金桂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良好饮料。香高味美,品质独特,畅销国内外,以东南亚侨销为主,目前已扩销到日、法、美和西德等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深受喜爱”。

图片

虎丘罗岩茶山 陈重穆摄

张天福在《福建乌龙茶》一书中叙述:“近年来,黄旦以其奇异‘透天香’品质特点和上市早的市场优势,倍受消费者的喜爱。目前有各种包装形式的黄金桂出口,在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享有很高的声誉”。

至1999年底,安溪黄金桂的生产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全县黄金桂茶园面积达1.2万多亩,产量达2000多吨,约占全县茶总量的16%。茶叶主产区为虎邱镇的罗岩,以及大坪、金谷、剑斗等乡镇。黄金桂的明天将更芳香迷人。

图片

罗岩林氏的“黄旦”传奇

黄金桂的魅力,曾让漳州、潮汕、港台及东南亚一带的茶客们折服倾倒,并牵系着一个家族的荣辱兴衰。

林朝阳,1810年生于虎邱罗岩村,1862年卒于潮州。他究竟在何年离乡南下广东经商,他的后裔和村里的老人,都无法说得清。但是,大家都只知道,林朝阳很早就去了汕头,开了一家叫“林乾太”的茶庄,生意做得很旺,后来还当上了潮州的父母官,算是富贵双全了。

图片

汕头福安街是当年“林乾太”茶行辉煌的缩影

“当年祖先拿到汕头卖的茶,不是铁观音,而是黄旦。”林朝阳后人之一的林春明说,黄旦之所以受人欢迎,不光是因为味道香、滋味好,最重要的是它能有效地去瘟疫。“那时潮汕一带常常有瘟疫,黄旦既可以泡着喝,也可以泡澡,一喝一泡,病就没了。”

卖茶发了家的林朝阳,创建了“福安街”一条和小巷三弄。这在当时并不太繁华的汕头埠,算是屈指可数的大富豪了。他的私宅“乾太厝”,也在“一街三弄”里面,据说厝内大到可以撑船,最鼎盛的时候,聚居过200多人。如今,老街老厝的繁华都已凋零,并且难敌旧城改造拆迁大潮的侵袭,圮毁崩榻。

图片

图片

乾太厝仿佛被时光遗忘

在林朝阳位于罗岩的故居,找到了《安溪县志》里提到的“绩著韩江”一匾。韩江,指的是潮州。这块匾就是咸丰帝为褒奖林朝阳在任上的功绩而赐。它曾见证了林朝阳的潮州往事。

图片

仅剩上半部的“绩著韩江”匾额

晚清正是华茶贸易的巅峰时期,各地的茶叶商帮都从中获利甚多,林朝阳也不例外。100多年过去了,林朝阳及他曾经历的陈年往事渐渐地被时间之河所湮没,只有那厝后的茶山,依旧青青如故。

图片

茶商世家的家国传奇

距离林家祖厝不远的地方,就是林朝阳同宗之后林庆年的故居敦诚居。它坐落于一片齐整的茶田后面,是一座两层高的石木结构大厝,黄黑两色大石砌筑的外墙,看起来非常与众不同。

林华忠说,自高祖父林宏德开始,林家茶就远近闻名。林宏德是村里技艺高超的制茶能手,由他亲手焙制的“金泰茶”,热销海内外。到了林庆年父亲这一辈,叔叔林诗国秉承了家业,种植、焙火、审评和销售都样样在行,人们都叫他“茶叶专家”。

1918年的一天晚上,土匪把罗岩村团团包围,林诗国带着全家70多口人连夜逃往厦门避难,后来在那里创立了“林金泰”茶行,把茶卖到了新加坡、马来西亚一带。

图片

图片

林庆年旧照,他有着典型的“民国范儿”

后林庆年赴吉隆坡开设“林金泰”的分号,又在新加坡开设了总行。凭借过人的学识和胆略,林庆年纵横商海,除了卖茶,还把业务范围扩张到了金融、橡胶等行业,成为新加坡的知名富商。在经商的同时,也非常热心于当地的公益事业,大力推行华语教育。

此外,他还同几位旅新的乡亲一起,将乡村私塾合并改建为新式小学,并号召乡贤们募捐,解决办学经费问题。林庆年的卓著成就,被新加坡侨界誉为“有功民族之举”,他本人也被推为众望所归的侨领之一。

英女王点赞的“文化使者”

1989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到访新加坡,在外交官的陪同下,女王到丹戎巴葛地区走访。并在一家华人开设的茶馆“茶渊”歇脚。李秉蘐(xuān)拿出了黄金桂给女王品鉴,她对这种汤色金黄明亮、散发馥郁花香的中国乌龙茶,表示很喜欢,称赞“它的香气很迷人”。

图片

打那以后,“茶渊”又多了一块金字招牌:“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到过的茶馆”(A Tea House Visited by Queen Elizabeth Ⅱ),黄金桂品名前也多了“御用”二字,并成为这里招待贵客的标配。

在女王来访25周年之际,“茶渊”给她寄去了一罐黄金桂和一幅名为《虬龙松》的指画。她对那次喝的黄金桂印象仍然非常深刻。于是,巴尔莫勒尔堡(Balmoral Castle,女王私有宅邸)在给“茶渊”的官方回信中这样写到:“感谢你们的来信及给女王陛下送来中国乌龙茶黄金桂(Chinese Oolong Tea, Imperial Golden Cassia)来纪念25年前她的茶渊之行。”

图片

这封珍贵的回信连同当年招待女王的那罐黄金桂、用过的茶具,都被当作“文物”锁在玻璃柜里,就连二楼临窗的“女王座”都还保留着。“回想起来,那天泡黄金桂还是很有道理的,英国皇室喜欢雍容华贵的黄色。”李秉蘐说。

一泡黄金桂,给“茶渊”带来的不只是荣誉,还巧妙地借由茶连起了中国、新加坡与英国,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

图片

罗岩村村口的大榕树

回到古老的罗岩村,村民们祖祖辈辈都以种植、制作和销售黄旦为业。如同是一条不成文的家规,无论价高,还是价廉,他们对祖先当年亲手种下的黄旦,始终不离不弃。

溪水在流,时间在变,时代在变。也许,只有信仰不会变。

罗岩人的信仰,都在那醉人的“透天香”里。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