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头条抓取
标题图
以“六联”推进乡村善治——秀屿区月塘镇率先探索“综治+”乡村治理新模式
2021-04-23 09:19 莆田网

  月塘镇邀请律师为村主干和村民代表作法律讲座。

  东潘社区设立夕阳红矛盾纠纷调解和邻里评理室。

  □湄洲日报记者 傅梅香 通讯员 谢庆胜 林泽妤 陈俊水 文/图

  月塘镇在东潘等村居大力推进“综治+”乡村治理中心建设,创新“六联模式”,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扎实推进平安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矛盾纠纷联调、社区服务联建、社会治安联防、行政执法联合、基层平安联创、应急处置联动……记者昨获悉,秀屿区月塘镇党委、政府结合自身实际,率先探索“综治+”乡村治理新模式,聚焦资源整合、功能融合、力量协同,创新“六联模式”,着重推进东潘“综治+”乡村治理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去年,该镇被评为一类平安乡镇。

多方参与 联调联建

  前不久,在月塘镇东潘社区的夕阳红矛盾纠纷调解和邻里评理室,2位村民签订了调解协议书,陈年积怨得到化解。

  据介绍,这2位村民是邻居,因田埂划分起纠纷,双方结怨多年。今年,其中一户村民计划翻建旧房,需置换门前土地,为此来请求社区帮忙调解。

  “我们多次到现场了解情况,近2个月来积极调解,最终调解成功。”东潘社区调解委员会主任潘庆树告诉记者,他们邀请镇司法所、综治办、自然资源所等部门一起参与,同时邀请老协会一起加入,发挥他们人头熟、地头熟、有威信的优势,充当和事佬,化干戈为玉帛。

  设立夕阳红矛盾纠纷调解和邻里评理室,是东潘社区重点打造的“综治+”乡村治理中心品牌工程之一。东潘社区整合“邻里评理室”“矛盾纠纷调解室”“法律服务室”“夕阳红茶话室”等“四室合一”的矛盾纠纷调解机构,并将“清风工作室”“区检察院联络站”和“幸福家庭婚姻驿站”等各类资源一体进驻,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网格员、老协会、妇联、律师等社会各界力量,实现联合调处,让社区群众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邻里矛盾纠纷化解,增强乡村治理的活力。

  去年以来,东潘社区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达49件,调解成功率达100%,连续11年实现了“矛盾不出村(社区)”的工作目标。

  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重在源头防范。该镇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开展基层党建与网格化服务管理“联建双推”工作,深化“网格+党员先锋岗”机制,由网格员、镇工作队、村包组干部、包片民警、城管队员、联防队员等,联动组成网格管理力量,锻造一批以党员干部为先锋模范的网格管理队伍,实时掌握社区动态情况,让党旗在基层网格高高飘扬。

  月塘镇党委书记郑碧娥介绍,网格管理队伍主要负责采集基础信息、收集社情民意、开展法律宣传、排查安全隐患、参与化解矛盾纠纷等,他们坚持用眼睛发现问题,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排解民忧,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难在格中解,情在网中结”。

综合执法 联合联防

  近日,月塘镇组织开展“两违”集中整治执法行动。镇“两违”办牵头,组织各工作队、自然资源所、城管中队、联防队等职能部门,利用一天时间对辖区内的“两违”建筑集中依法拆除,特别针对乱占耕地、顶风抢建现象进行重点打击,达到拆除一批、震慑一片的效果。当天共拆除11宗违建,面积1000多平方米。

  “‘综治+’综合执法是在不改变职能部门法定职责前提下,依法有序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和下沉,大幅提升基层综合执法效能。”郑碧娥说,通过联合执法,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综合执法体系,避免无权执法、重复执法或多头执法,有效破解基层行政执法难、执法乱、治理能力弱等问题,实现从“各自为战”到“联合作战”,提升执法监管效能,优化基层治理模式。

  在联合执法中,该镇坚持以规范化为原则、以信息化为手段、以督查化为保障、以长效化为目标,加强各部门协作配合,健全信息共享、会商研判、案件移送等衔接机制。针对“两违”执法、食品安全质量监管、安全生产检查等综合执法事项,做到依法依规有序综合执法,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树立基层执法的良好形象。

  该镇还整合社会治理资源,推进社会治安联防。东潘社区党支部联合月塘派出所在“综治+”乡村治理中心设立治安联防防控指挥平台,社区的主要路口情况在平台上均可见。东潘社区党支部书记潘国华介绍,该平台与派出所联网,由一名包片民警与一名联防队员常驻社区警务室,开展社区治安防控工作。一旦遇到警情,可及时响应,第一时间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东潘社区还充分发动农村治保会和综治协管员、维稳信息员、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等力量,加强日常路面和海岸线治安巡逻。“人防+技防”,构建全方位、立体治安联防防控网络,提升群众安全感。该社区获得“全市一类平安村庄”“全区政法综治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平安建设 联创联动

  4月15日,福建绩学律师事务所组织党员律师,前往东潘“综治+”乡村治理中心开展“为民办实事、送法进乡村”活动,月塘镇各村主干和部分村民代表参加。律师作了题为“农村土地纠纷经典案例分享”的法律讲座,之后还来到农村土地纠纷现场,引导群众依法理性反映诉求,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律师调解等法律服务。当天,律师与东潘夕阳红调解员通过实地查看并采取背对背调解的方式,成功化解了一起土地纠纷。

  福建绩学律师事务所律师林玉桂介绍,为调解日常邻里纠纷,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绩学律所积极配合月塘镇党委、政府,在东潘“综治+”乡村治理中心设立法律服务工作室驻点,定期派驻律师进行普法宣传,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满足当地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

  这是月塘镇协调专业化人才队伍,推进基层平安联创的具体举措。

  东潘“综治+”乡村治理中心还设立检察服务联络站,由秀屿区检察院派人入驻,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检调对接(刑事和解、民事申诉调解、涉法涉诉信访化解等)、司法救助、公开听证等检察服务。

  社会治理,还要做好各类风险预警预防。在这方面,月塘镇着力推动应急处置联动,增强社会治理实效。

  从东潘“综治+”乡村治理中心来看,这里组建一支以镇村(居)干部为主体,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的基层维稳应急处置队伍。网格员、居民组长、退伍军人、民兵等加入,参与涉稳信息收集上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日常工作。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在镇指挥部统一指挥下,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开展法律法规宣传解释,安抚现场人员情绪,劝导疏散围观群众,防止矛盾激化升级,协助维稳应急处置专业力量做好相关工作。

  郑碧娥说,基层治理是系统性工程,“综治+”乡村治理中心在实践发展“六联模式”的基础上,将不断统筹整合数据资源,织密乡村治理网络,拓展出包括教育培训、扶弱助困、卫生防疫、交通维护、环境治理、家政服务等其他功能,持续提升乡村治理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

  目前,在东潘社区探索的基础上,月塘镇已逐步在其他村居全面推进“综治+”乡村治理中心建设。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