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平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56处南平市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今天,小编详细介绍政和6个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供各级各部门参观学习。
政和县廖俊波先进事迹馆位于政和经济开发区文体中心,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始建于2017年5月,2019年9月提升改造,2020年6月对外开放,被确定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全省关心下一代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基地,获评为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示范基地。
该馆可容纳300至400人同时参观研学,主要布局先进事迹图片展示、文字介绍、视频点播等,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廖俊波同志实干拼创、一心为民、清正廉洁等先进事迹。同时展馆融入地方红色资源、地方特色,开展党员学习活动,青少年教育活动等,在持续深化学习传承弘扬廖俊波精神的同时,进一步提振精气神、弘扬正能量,汇聚同心奋进、创新突破、实干拼搏的磅礴力量。
一是南平市占地面积最大的廖俊波先进事迹馆。整个展厅以中央领导批示及大量珍贵的照片、视频、廖俊波语录和场景复原为核心,由“矢志不渝的信念追求”“实干拼创的使命担当”“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清正廉洁的从政品格”“弘扬廖俊波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切为了政和的光荣与梦想”六大部分组成。
二是采用先进技术建设的事迹馆。馆内可在线点播廖俊波先进事迹的相关报道、微电影等教育媒介资源。
三是南平市功能最为齐全的廖俊波事迹馆。馆内设有展厅、报告厅、宣传廊、休息区等区域,可供参观人员培训学习、教学研究、查阅资料、交流互动等。
中共政和支部旧址位于政和县东平镇凤头村(原名凤池村),该建筑及其附属面积760平方米,设一厅十三室,陈列着杨则仕等17位革命烈士事迹、中共政和支部旧址纪念碑、革命遗物纪念室、建松政边区地形图,以及杨则仕、陈贵芳等革命志士的手迹、题词等10多件,革命文物20多件,革命历史图片47张,中央、省领导题词20多件,具有重要的教育和纪念价值。1984年6月,中共政和支部旧址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公布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11月,被列入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2013年3月,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7月,被列为政和县国防教育基地;2021年3月,被核定为福建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凤池村是政和县革命的发源地,也是建松政苏区中心。1928年8月,共产党员杨则仕遵照党组织的指示,回到家乡凤池村秘密组织红色“读书会”,传播马列主义,宣传党的主张,发动农民建立赤色农协会,并发展杨则震、陈机水二人入党。12月,中国共产党政和凤池小组成立,杨则仕任党的小组长。1929年7月,杨则仕在凤池村杨氏祠堂主持召开会议,成立中共政和支部,共有党员10人,杨则仕任支部书记。
陈贵芳故居位于东平镇凤头村(原称凤池村)中心弄,始建于1933年,占地面积15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平方米。现故居内陈列主要有陈贵芳一门忠烈革命事迹、陈贵芳本人及其家庭简介、项南同志的题词、革命历史图片等革命史料,具有重要的纪念价值。2008年6月,被公布为政和县共产党员教育基地;2015年12月,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7月,被列为政和县国防教育基地;2019年6月,被列为“南平市党史教育基地”;2021年3月,被核定为福建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陈贵芳(1918—1986年),又名陈牯老,化名练俊、叶新明,福建政和东平镇人,民国7年(1918年)生于东平镇高山村贫苦农家,父亲陈机水和四个叔叔先后参加中国共产党,祖母和母亲也从事“地下”通讯联络,母亲三次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坚贞不屈。
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馆是宣讲俊波精神的重要阵地,也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基地,2017年省委党校、市委党校先后认定该事迹馆为现场教学基地。
该馆设在石圳美丽乡村中心地带民居内,分为前厅、大厅、右厢房、左厢房、再现办公室、天井右厢房、天井左厢房等七个部分。前五个展室详细记录了廖俊波同志从2011年6月到2016年4月廖书记在政和的工作足迹,充分体现他不忘初心、扎实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后两个展室如实地展现了政和县2011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干部精神风貌的巨大变化。
洞宫红色文化纪念馆于2021年1月建成,建设在洞宫村西门小学二楼,占地面积约为180平方米,分为展厅、接待学习室两个部分。展厅约为135平方米,共展示有中央红军挺进洞宫山、政屏游击根据地创建等10个板块内容,洞宫苏区对中央苏区的贡献、杨源籍革命英烈简介及“五老”名单、杨源老苏区发展新貌、习近平到杨源调研等4个附加板块内容。洞宫红色文化纪念馆是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史教育基地。
洞宫山记录了政和乃至闽北、闽东革命斗争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中央红军第十二军挺进洞宫山,红军游击队解放政和县城,创建政(和)屏(南)边区革命根据地,开辟闽东北游击走廊,闽东闽北红军会师及两地党委联席会议召开,中共政屏县委、政屏县苏维埃政府成立,闽东北红军游击队整编新四军北上抗日等。红色洞宫留下了罗炳辉、粟裕、刘英、黄道、叶飞、黄立贵、阮英平、范式人、曾镜冰、饶守坤、王助、黄知真、陈挺、范振辉、张家镇、张发祯、左丰美等革命前辈的战斗和生活足迹。在革命战争年代,洞宫人民始终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英勇无畏、不屈不挠地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始终保持“红旗不倒”,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康村“寿政庆革命纪念馆”建筑面积530平方米,一层建设寿政庆中心县委领导战斗红色历史文化,共分为寿政庆革命根据地--大事记、寿政庆革命根据地--革命英烈、澄源乡革命历史三部分内容;二层建设革命教育基地,共分为乡村振兴、老人活动区、党建图书室等三部分内容。以老照片、文字说明、战争实物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再现了1938年以来新康村革命的历史。
1937年8月,闽东特委取消寿泰景庆中心县委,范振辉与范江富(闽东独立师9连连长)奉命率部在新康成立了中共寿(宁)政(和)庆(元)中心县委,范振辉任书记,县委机关设在新康村原公所。同时,建立一支100多人的寿政庆红军独立营,由范江富任营长,创建政和县新康游击区和庆元县隆宫游击区。至此,以新康村为中心的寿政庆边区成为闽东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在革命战争年代,粟裕、叶飞、左丰美等多名革命领导人都曾在新康留下战斗的足迹,1938年“新康事件”中英勇牺牲的49名革命烈士更是给新康留下了“不怕牺牲、迎难而上”的宝贵革命精神财富。
编审:陈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