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茶道
标题图
新刊 | 爱茶人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021-04-16 15:18 茶道公众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更多详细内容请订阅《茶道》杂志)


独家阅读

听总书记“谈茶论道”

图片

3月22日下午,正在福建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察看春茶长势,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听说近年来在科技特派员团队指导下,茶园突出生态种植,提高了茶叶品质,带动了茶农增收,习近平十分高兴。

他指出,武夷山这个地方物华天宝,茶文化历史久远,气候适宜、茶资源优势明显,又有科技支撑,形成了生机勃勃的茶产业。要很好总结科技特派员制度经验,继续加以完善、巩固、坚持。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图片


专题

无边光景一时新

——茶人眼中的春天

春茶,每个茶人心中的期盼。好茶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毫无疑问,从古至今,春茶无疑代表茶的最高等级,经过了一个冬天的积蓄,最饱满的茶芽,将在春节出产。

对茶农而言,春季也是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春茶的产量通常能达到全年的40%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只做春茶。

对茶客而言,春季也是最幸福的季节,最美味的茶将在这个季节出产上市,曾听一个朋友说过,无论你喜欢的是绿茶、红茶、黄茶、青茶、黑茶还是白茶,到了春天都一定要喝点儿绿茶尝尝鲜。春茶就好比时令菜肴一样,成为每个茶客一年中的期盼。

春天里,百花香。春风中,风筝飘。春天的韭菜最是香。在这个最好的季节,还有一样最好的东西令我们陶醉和回味,那就是春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观茶论

闽茶百年,“饮”领复兴

“闽中茶品天下高“。福建自古名茶辈出,首创了红茶 (烟熏小种红茶和功夫红茶) 、乌龙茶 (闽北乌龙、闽南乌龙) 、茉莉花茶、白茶, 并产黄茶、砖茶, 连同绿茶等, 形成六大茶类七种品类俱全。其中乌龙茶、白茶、茉莉花茶、正山小种红茶属中国特种茶。

背靠强大的茶叶供应链,福建茶帮历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繁荣的茶叶贸易成就了大批福建茶商。彼时,富甲天下的广州十三行四大富商潘伍卢叶,其中三家潘伍叶祖上都是福建人。沉寂百年之后,中华掀开复兴篇章,闽茶也迎来了继宋代、清代以来,历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饮”领复兴。

图片

图片

习茶

闽南水仙:水仙南引,自成一格

原产于闽北的水仙茶种,自19世纪40年代被引入永春种植,迄今已有近180年的历史。在实现“本土化”的过程中,永春茶农不断吸收借鉴武夷岩茶与安溪铁观音这南北乌龙茶“双雄”制作工艺特点,自成一格。

早期的闽南水仙,在外形和内质上,同闽北水仙非常接近。若非专业审评技术人员,普通消费者几乎分辨不出它们的区别。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台湾茶企“登陆”,两岸乌龙茶制茶技术发生交流与碰撞,“清香型”乌龙茶也应时而生,并曾一度掀起消费的热潮。其中,最典型的当属铁观音,而闽南水仙、永春佛手、漳平水仙等闽南乌龙茶,甚至部分闽北乌龙茶也纷纷走起了“清香型”的路线。

本文就来探讨清香型闽南水仙的制茶关键技术。

图片

“侨”见闽南水仙

水仙,算得上乌龙茶的“茗门望族”,闽粤两省皆有产制水仙。就拿福建来说吧,水仙有南北之分。闽北水仙,毋庸多言,武夷水仙,尤其是老枞水仙,风头正劲,以至于掩盖了建瓯水仙、建阳水仙的锋芒。闽南水仙,广义上,包含漳平水仙和永春水仙,狭义上则专指永春水仙。

漳平水仙不走寻常路,“凹”出了四四方方的造型,叫人眼前一亮,而闽南水仙,名字听起来很响亮,实则名不经传,更何况还遭遇了“同乡”永春佛手的无情碾压。

闽南水仙究竟从何而来?又为何声名不彰?一盒37年前产自永春北硿华侨茶场的闽南水仙,向我们娓娓道来了它的前尘往事……此文系品赏1984年产自国营福建省永春北硿华侨茶厂的闽南水仙,其制法和风味特征均为传统型。


图片

幽赏

山茶花下忆闽王茶事

山茶花,既具松柏之骨,又有桃李之姿。自古以来,便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和大众的喜爱。于闽王祠赏山茶,还有些意外偶得的趣味,虽花期将尽,也算不负它开得曼妙。怎么能负这难得春日,于是在花下也布了一席茶来饮。

图片

指月慧舍:表现精神世界的“佳作”

它隐匿在福州法海路上,安静地沐浴在千年古刹法海寺的佛光里。如果你来,或是穿过七八月法海路满树金黄的波斯皂荚;或是在某一个清晨,在千年古刹的钟声里,叩响法海路6号的木门。

天地方圆一院落,推门而入,令人恍惚间如隔尘世,这里便是指月慧舍。

图片

物语

日本茶道中的耳付铜花入

花道和香道在茶道中的出现,常见形式就是在茶室的床之间(壁龛)中的三具足或五具足,就是用插花、焚香和蜡烛进行的清供。为配合这样的仪规,就需要有花器、香炉和烛台,因此在茶道世家中都会收藏和使用这些器物。

除此之外,在床柱和床之间墙壁上也会出现挂花(悬挂着的插花),在不进行三具足清供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单独的茶花(茶道插花),茶圣千利休同时也是一位插花高手,他留下了许多花器,特别是开创了竹花器在茶道和花道中的运用形态,这是在茶道和花道人士中时常被追忆的情景。

图片

将进茶

图片

七碗流风

图片

图片

专栏

蔡荣章/茶会时品茗者的心思

陈荣冰/白茶色、香、味的化学组成

许玉莲/茶道里的“敬”是什么

曾园/出处不如聚处


图片


更多高清内容请订阅《茶道》2021年4月刊

图片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