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美食”,离不开一个“鲜”字。
在老百姓的厨房中,提鲜调味料必不可少。
……
问题一:味精真有那么可怕吗?
味精的化学成分是谷氨酸钠(麸氨酸钠)。
谷氨酸钠化学名为α-氨基戊二酸一钠,是谷氨酸的钠盐。
1908年,日本科学家池田菊苗博士利用海带单独分离出味美成分,并证明了这种味美成分就是谷氨酸钠盐,从此开始生产化学调味料并投放市场。
当谷氨酸钠被加热到 120℃以上的高温时,会逐渐转变为焦谷氨酸钠。焦谷氨酸钠对人体是安全的,只是不再具有鲜味。但是,因为时常有人对“味精毒害健康”这类话题进行炒作,使得“味精有害论”深入人心。
问题二:味精是人工合成的吗?
问题三:鸡精真的比味精好吗?
先来看看味精和鸡精的区别↓↓↓
是以小麦、大豆等含蛋白质较多的原料经水解法制的,或以淀粉为原料经发酵法加工而成的一种粉末状或结晶状的调味品。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还含有少量食盐、水分、糖、铁、磷等。
在技术标准的叫法是鸡精调味料。
按照中国调味品协会发布的SB/T 10371-2003 鸡精调味料行业标准,鸡精调味料是以味精、呈味核苷酸二钠、食用盐、鸡肉/鸡骨的粉末或其浓缩抽提物等为基本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香辛料、食用香料等增香剂,经混合、制料、干燥加工而成,具有鸡的鲜味和香味的复合调味料。
可见鸡精是一种复合调味品,其主要成分就是味精(在鸡精中比重不超过35%)和食盐(比重不超过40%)。
味精 PK 鸡精 ↓↓↓
鸡精中鸡肉的比重并不高,以反应氨基酸多少的总氮来计算,在产品中的比重仅为3%左右。虽然加入了助鲜剂核苷酸可以让味精增鲜二三十倍,但是生产的时候又加入了大量的食盐、淀粉等,因此鸡精的鲜味相对味精而言并没有提升多少。
消费者认为鸡精比味精鲜多少倍、营养价值更高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这两种调味品的用量总体而言都是很少的,因此比较它们的营养价值意义不大。
鸡精鲜味的基础还是味精,也就是说鸡精只是味精的一种再加工产品。有消费者认为鸡精是味精的换代产品、鸡精是第几代味精等,这都是不科学的。
其实二者的基础成分是一致的,只是鸡精在市场上出现较晚,之后市场销售发展较快。鸡精的广告宣传比起传统的味精要强势得多,正是这种舆论导向让不少消费者有片面的认识。
味精产品的安全有严格的国家标准(GB2720-2015)加以规范,其生产工艺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物理化学知识告诉我们,物质要想形成晶体,其纯度没有达到一定要求是不可能形成的,因此市场上基本未发现味精的掺伪、掺假等问题。
生产鸡精对厂房设施要求不高,生产工艺简单,我国虽有上规模的厂家,但家庭作坊式的小厂较多,直到现在尚无规范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因此存在鸡精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良莠并存的情况。
看上去味精既安全、又能让食物变得美味、还便宜,它就没啥缺点吗?
使用味精同样要控制用量
味精本质还是一种钠盐,虽然同等重量下,纯的结晶味精比盐少三分之二的钠,但如果加太多,也有钠摄入过量的风险。特别是“加盐味精”,其中掺入的食盐占20%左右,钠摄入量就更多了。
供稿:福建省疾控中心理化检验研究室 华永有
传播健康知识,
展示疾控风采!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