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现代注释版》日前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译者是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工程师、厦门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李虎。此前,他根据学界公认的《物种起源》标准版(第一版)进行中文翻译,在这基础上,他在新版本中逐一翻译现代生物学家詹姆斯·科斯塔为该版本添加的1000多条注释。新版本改善了《物种起源》的阅读体验,有了“科学导游”相伴、指点迷津,让这部“长篇论辩”变得趣味十足。
据了解,《物种起源》在中国的翻译史已逾百年,但十多个中译本多是根据《物种起源》第六版翻译的。2012年,《物种起源》标准版(第一版)才由李虎翻译成中文出版。李虎介绍,《物种起源》标准版是最被认可的原著版本,因为这是达尔文尚未受到质疑和责难之前的著述。现代西方学者做进化论方面的研究与著述,通常引用的是这一版本。《物种起源:现代注释版》正文页面完全与《物种起源》标准版原著的页面相同,便于读者直接按原著页码查找引述。书页分为简洁的两栏,一栏是正文,一栏是对正文的注解。
李虎表示,其他译本的《物种起源·导言》已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物种起源:现代注释版》中带有注释的《导言》,可以作为语文课堂、英语课堂上的优秀补充教材,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导言》。
延伸阅读
达尔文的厦门缘分
在翻译《物种起源》的过程中,李虎发现达尔文跟厦门很有缘分。1859年《物种起源》出版后,达尔文曾签名赠送给90位同行和朋友,其中包括英国博物学家史温侯(Robert Swinhoe),他在19世纪曾经担任英国驻厦门和高雄的领事。他在东亚进行了大量的生态学调查,命名了几百种动物。
在《物种起源》正式出版前几年,达尔文曾通过当时英国发达的邮政系统“群发”邮件,向包括史温侯等博物学家在内的数十人索取动植物标本。史温侯曾在给达尔文的信中提到中国人如何养鸽子。后来,达尔文在《物种起源》正文中写道“感谢很多朋友来自全球各地馈赠的鸽子皮”。虽然《物种起源》没有提及史温侯的名字,但不排除有一部分鸽子皮就是史温侯邮寄给达尔文的。而达尔文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条件下的变异》《人类的由来》《人类和动物的表情》等著作中,多次引用史温侯提供的信息,并且提到厦门、福建等地。
李虎说,20世纪50年代以来,《物种起源》流传最广的两个译本,分别为周建人、叶笃庄、方宗熙译本和谢蕴贞、伍献文、陈世骧译本。方宗熙和伍献文都是厦门大学校友,《物种起源:现代注释版》的校对者中亦有方宗熙的学生。最早的《物种起源》中文译本译者马君武,是从厦门大学分出去的大夏大学首任校长。(厦门晚报记者 龚小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