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龙海,埭美古村,所有古厝排列统一,仿佛列队的士兵一样,整整齐齐。村民恪守禁改建筑格局的祖训,全村所有房屋格式、规模朝向、高低和建筑材料,都由族里统一规划设计。老房子新房子之间,泾渭分明,整齐划一。
从高处往下看,硬山式曲线燕尾脊的屋顶,红瓦屋面,整齐划一,即使现在的建筑都难以达到这样的美学高度。这个魅力独特的村落已经存在500多年了,可是却一直不为外人所知。
步入村落,但见红砖铺成的村道早已凹凸不平,与很多旅游区的平整路面相比,显然这是古代的“原装”路,当地百姓为了保留历史痕迹不舍得破坏重修。古村落和其他乡村的零乱建筑不同,260多座屋子井然有序,纵向之间相隔1米多,横列间总有10来米宽的砖埕,四四方方的砖铺得红红艳艳、平平整整,令人叫绝。
因2009年时马来西亚朋友符士光顺便闽南一带走动时发现的奇迹所在,他途经埭美,被眼前如诗如画的古村美景深深吸引住了,凭着他的专业敏感,他被这里的特色民居村落震撼了,随后拍了一些照片,发到网上,竟然引起不小的轰动。此后,享誉海内外。
埭美古村是龙海市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四周环水,建于在明朝景泰年间,已经有560年的历史了,在村内也可以看到古老的宗族祠堂。
古村庄有前、后两个祠堂。前祠堂是古厝群的官厅,始建于清朝,祠堂前面有山有水,十分优美。后祠堂为“追远堂”,是个“蜘蛛穴”风水宝地,整座房子没有半只蚊子。立有《陈氏祖训》,门口有对联:“饮水思源怀祖德,慎终追远念宗亲”,祠堂门柱刻有鎏金对联:“守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嗣两行正路唯读唯耕”,对历代子孙起警示作用。
埭美古村是漳州十佳最美古村落,于明景泰年间(1450年)由开漳圣王陈元光第31代孙陈仕进在此开基,276座红砖古厝,整齐划一,雄伟美丽,传承着深厚历史。它始建于明朝中叶,是一片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也是龙海市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是闽南古建筑的一个缩影,因此有“闽南水上第一村”的美誉。
埭美古厝大多是二进四开间的典型闽南四合院,采用木架结构,竹编墙体抹上纸根灰建造而成,有利于防震,数百年屹立不倒。新、老房子之间,泾渭分明整齐划一。屋顶多为硬山式曲线燕尾脊,红瓦屋面,石砌墙体,装饰工艺极为精湛。木雕、砖雕、泥塑在梁、拱、窗花等构件上的运用令人叹为观止,那排排的燕尾脊像是埭美人在翘首盼望远方亲人的归来!
埭美古村四面环水,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埭美古村四周环水,内河水系长达3.2公里,环绕着整个村庄,从空中俯瞰,蜿蜒的河道就像一条银龙盘踞在古村落,也因此获得了水上古民居--“闽南的周庄”的美誉。一条内河如长龙玉带般紧绕村庄,从空中往下看,整片古村恰似漂浮在河面之上,形成了“绿水绕村玉带环绕”的独特景观,使埭美成为名副其实的“闽南周庄”。
整个村庄像建在岛屿之上,这条内河就犹如护城河一样,其中,49座明清时期的古代建筑,建筑体系为“九宫建筑”,“九宫建筑”体系是要有显赫官家背景的家族才能建造,可见,当时埭美家族是多么的显耀辉煌。如此建筑风格以及类似于护城河功能的环村河道有人称之为“水上皇宫”。
在古村,你还可以乘小木船环绕古厝一圈,在木筏上听艄公讲古厝的历史由来,也是很有趣。
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古厝之间,边门对着边门,中间仅隔一米多宽,当所有边门都打开,一条由村头连到村尾的快捷通道就这么形成了。老人们说,遇上下雨天,不带雨伞跑遍全村也不会淋湿,走的就是这条捷径。
古厝的装饰工艺极为精湛,大量运用了木雕、砖雕、泥塑等,虽然一些装饰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磨损,但仍能看出当时村落富甲一方的家世。
古村内也有不少特色美食,随着旅游的发展,不少当地人也在自家庭院做起了小生意,泡上一壶茶,吃一个麻糍,坐下来歇息片刻赏眼前美景,让人格外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