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4月13日讯 (记者 蒋丰蔓 通讯员 黄振春 高立平)“1935年4月,革命先驱方志敏的夫人——缪敏,因年轻时腰插两把手枪,一身戎装、英姿飒爽,被称为“双枪女将”。一天,缪敏率领红军400多人,扎营在山高林密、地处偏僻的余塘村……”4月12日,顺昌县仁寿中心小学教师杨海宏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双枪女将”缪敏在仁寿》的故事。
图为杨海宏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黑板报上的党史故事。
《“双枪女将”缪敏在仁寿》是仁寿中心小学杨海宏老师采写的地方革命故事之一。杨海宏1968年出生在仁寿,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回乡任教。他的父亲杨金生于1950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参加剿匪战斗,荣立三等功。解放后,杨父和他的朋友们经常一起追忆峥嵘岁月,分享战斗故事,在幼年杨海宏心上深深烙下红色印记。
“1945年3月,当时我父亲担任南顺瓯游击队队长,为了掩护战友转移,不幸被捕,敌人对他严刑拷打,他的门牙被打落,手脚被打断,口吐鲜血昏迷过去,但他宁死也不说出党的机密......”11岁时,杨海宏听到仁寿桂溪村革命烈士王世水之子王际汤讲述的革命故事,他深受感动。从那时开始,他就用父亲的笔记本把大人们口述的革命故事一一记录下来。
图为1984年,杨海宏记录关于烈士王世水的笔记。
顺昌县是红色热土,英雄人物辈出,有着极其丰富的红色资源。为了唤醒更多尘封的记忆,让家乡人熟知家乡党史,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杨海宏利用课余时间查阅《顺昌党史资料》《顺昌县志》《仁寿镇志》《仁寿文史资料》等大量文献资料,走访五老人员、采访烈士遗属、考证战斗遗址、收集老兵手稿……将革命前辈许多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挖掘整理出来,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每一个‘党史’故事都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都能让大家有所触动,汲取克服困难、奋勇前行的精神力量。”杨海宏告诉记者。
为了加强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仁寿中心小学已将杨海宏采写《“双枪女将”缪敏在仁寿》《宁死不屈的王世水》《黄立贵攻占仁寿》《仁寿地下交通站掩护曾镜冰》等7篇革命故事编入校本课程,通过班队课、思品课、国旗下讲话等方式向学生讲述曾经发生在身边的革命故事,让学生听了有感动、思想有触动、学习有行动。
图为课后学生围坐在一起,听杨海宏讲革命故事。
“听了杨老师讲的革命故事,我深深感受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将来建设好祖国,为家乡做贡献!”仁寿中心小学四(3)班学生黄鑫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