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头条抓取
标题图
36万人围观!泉州这些人火了
2021-04-12 17:08 新闻广角


“听完这两堂家教专题课,我才突然领悟,我们总是埋怨孩子沉迷手机,却没有意识到,孩子“爱”上手机,是我们无意中牵的线、搭的桥啊!”


春季开学伊始,泉州市教育局就早早为广大学生家长准备了两堂“家长课”,这两堂主题性极强的课程,让许多家长直呼醍醐灌顶,“学到了!”


36万+收看,5万+点赞


据悉,这是泉州市教育局继去年推出的“赋能和谐家庭 构建良好亲子关系”的系列网络直播讲堂后,再次策划的第二期主题访谈节目。此次访谈共两场,分别邀请数位多年从事学生心理及家庭教育研究的中小学心理教育名师,为家长们做了《家长如何有效陪伴 培养孩子广泛兴趣》、《如何引导孩子学会时间管理》主题访谈直播课程。


据统计,这两堂“家长课”共吸引36万+的家长收看,其中,点赞达到5万+。


陪伴、广泛兴趣、时间管理

本次访谈的第一场讲座共请来了三位嘉宾,陈静老师和施平蓉老师,均是来自泉州师院附属小学的专职心理老师,也泉州市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其中,陈静老师还是福建省陈静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饶燕燕老师则是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德育室主任、泉州市首批教育“领航团队”成员。


在访谈中,两位老师就家长如何有效陪伴孩子,如何有意识培养孩子广泛兴趣主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科学的解决方法。






而第二场讲座嘉宾徐佳琳老师和刘宇勋老师则均来自泉州一中。徐老师是泉州市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泉州一中心理教研组组长、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主任。


刘宇勋老师则是拥有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名师,他还是一中东海校区高一历史备课组长。


当天,直播间还邀请了刘宇勋老师的两位双胞胎学生卢思烨和妹妹卢思辰。


两位同学分别谈了自己在时间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想法。而徐老师和刘老师则从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中学生如何学会时间管理等方面给予家长们科学的指导。


整场访谈中,从亲子关系、榜样作用、陪伴孩子入手,跟孩子建立良好关系后,再来帮助孩子,一起想办法,通过契约法、亲情感化法、取代法、陪伴法、转移法,达到有效陪伴,让孩子有更广泛的兴趣。






专家金点

有意思的是,两场访谈中,老师们不约而同谈到了家长最关注的“手机”难题。


对于孩子为何单恋手机;什么样的孩子最易迷上手机;孩子迷上手机怎么办;上了中学,家长还需要帮助孩子管理手机吗等等问题,不但专家们给予了详细解答,两位同学也现身说法,谈了自己的感想。


1、孩子为何单恋手机?



陈静:孩子恋上手机,大多是家长做的媒!我们经常因为太累、应酬、与朋友聊天,甚至为了让孩子安静一会别太吵、多吃几口饭等等理由,而把手机塞给孩子,亲子陪伴变成了手机陪伴。






陈静

此外,家长(或家人)示范作用也很可怕:吃饭、睡前、上洗手间等等闲下来的时间都在玩游戏、刷淘宝、刷朋友圈、聊微信。这些行为,给孩子最直接的信息就是:手机是好玩的,可以放松的。

当孩子感受到手机不仅“无怨无悔”的亲切陪伴,还这么好玩后,“爱”上手机也就不足为奇了。



2、什么样的孩子容易沉迷手机?


饶燕燕:那些有时间观念的,比较自律的孩子比较不易单恋手机。反之,父母经常缺位,把孩子交给手机保姆的孩子,则容易迷恋手机。






饶燕燕

陈静:兴趣爱好广泛、喜欢户外活动、 喜欢看书、交朋友,在现实生活中能融入集体的孩子不易沉迷手机,反之。


施平蓉:有自制力的、在家里不无聊的、父母能够有心陪伴的孩子也不容易迷恋手机。







施平蓉

3、沉迷手机对孩子身心健康及学习有何影响?

徐佳琳:如果毫无节制,那么不单影响睡眠,也会影响到次日的学习效率。沉迷游戏的孩子,甚至会在学习的时候,忽然想起手机游戏,继而就分了心。更严重的,还可能会与家长产生了冲突。






徐佳琳

思烨:这点我有同感。我自己也曾经有过打游戏打久了精神萎靡,脾气也变差了,视力下降的感受。有时因为执着于达成游戏的一个目标,而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我初中的时候有一次玩手机太入迷,妈妈特别生气,还摔了手机,造成亲子关系有点紧张。






卢思烨

卢思辰:我有一个同学,说他熬夜打游戏,结果头发掉得很厉害。我们班还有同学说,长时间玩游戏后,会产生空虚失落感。






卢思辰

刘宇勋:我以前带过的一个学生,特别沉迷手机,有一次周末回家的时候,家里给他准备了一桌美食,但是他一直在玩手机顾不上吃饭,父亲一生气就把他的手机摔了,爆发了父子之间的冲突,孩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可见,因为手机的不合理使用,不单单影响学习和健康,也会影响到亲子关系。







刘宇勋

4、怎么解决手机沉迷问题?

卢思辰:我自己的经验是,先把学习任务完成后,再来安排游戏时间,这样就不会影响学习了。


饶燕燕: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部下发文件,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并禁止带入课堂,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对孩子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并将学校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家长们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在家对孩子使用手机和电子产品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陈静:关键还是在父母,如果能多腾出时间陪伴孩子,并在陪伴中,帮孩子培养广泛兴趣,有更多有趣的事情和广泛的兴趣,孩子自然不会单恋手机。


施平蓉:陪伴其实不简单,要“有效陪伴”,所以,家长下但要有陪伴的自觉性,还要有陪伴的能力。因此,家长也要不断学习,才是真正为孩子负责。


徐佳琳:是的,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按照重要而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而不重要、不重要不紧急来划分一天的时间。其实手机也并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学会了时间管理,自然就能处理学习与放松时间,让自己的学习生活更健康。

当然,除了学生自己要学会时间管理外,家长也要辅助孩子,特别是手机管理,家长适度干预还是很有必要的。


宇勋老师建议,“手机是工具,而不是玩具。期待家长朋友可以参与到管控手机使用当中,如果孩子们能够互相监督,那可能效果更加。”


收(回)看通道

1、关注“新闻广角”或“无线泉州”官方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无线泉州”进入“第二直播间”,通过“无线泉州家长学院”直播课堂图片专区进入直播间收看讲座;


2、点击下方图片回看

家长如何有效陪伴 培养孩子广泛兴趣》点击图片回看↓↓↓

如何引导孩子学会时间管理》点击图片回看↓↓↓




编辑:胡艺桑、陈玲玲

审核:黄美清
转了吗
赞了吗
在看吗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