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是福州市花,三坊七巷是有福之州的名片。如何将福州的元素糅在一起,给福州市民编一个能够感动人的故事,让外地人通过艺术的形式了解福州的有益“碎片”,融合成“印象福州”?宜夏艺术节的开幕式主打节目《茉莉》,做到了。本来我想把题目叫《致敬!〈茉莉〉》。是的,这部音乐剧,现场有不少观众发自内心地多次鼓掌,这不仅仅是因为礼貌的关系,更是对主创人员的敬意。
《茉莉》的故事彰显了地域文化的特点,又高扬了新时代的人性。明显是编撰的痕迹,但却编得合情合理:一位台湾空姐首飞福州,勾起了外公的心事,外公的大老婆也叫茉莉,因为战争,两岸隔绝了50年,分别了半个世纪,等待了半个世纪。三坊七巷是故事的发生地,双拋桥扮演了“望夫桥”的角色,加上古老的传说,双抛桥愈发有了凄美爱情的承载分量。当然,年轻空姐茉莉也收获了甜蜜的爱情。传说中的爱情悲壮凄美,战争中的爱情无奈又执着,两岸互通后今日年轻人的爱情大胆美好,形成截然不同的对比,鞭挞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践踏,战争对人性的摧残,讴歌了新时代的爱情自由和人性的高昂。戏剧矛盾冲突自然,编排时空交错,故事一气呵成。
《茉莉》文本自然清新,追逐与茉莉花花语特点的同性情同品质。“质本洁来还洁去”,歌词是全剧的点睛之笔,“茉莉花,淡不妆,静静花开放;临风立,气幽香,冰姿雪白裳。”歌颂了茉莉花的外表,也是男主人公一棱对女主人公茉莉外表的赞美;“它有冰清的品格,洁白的花衣,它有淡雅的气质,通达的内里”,这是对茉莉花和女主人公内在美的凝练表达。“清雅留芳香,娇不语,轻绽放,揉碎依旧香”,这段词既是茉莉花的写照,更是男主人公对第一任妻子茉莉的深明大义高尚品格的深切感念。当茉莉苦苦等来半个世纪后的丈夫却在台湾有了第二个妻子,她毅然决然地忍痛割爱,劝说丈夫“不能再伤了第二个女人的心”,要丈夫回台湾去。这于女人是最难做到的、最痛苦的决定,所以,她“娇不语,揉碎依旧香”,即使花碎了还是香气扑鼻!这句词留给笔者的印象最深刻,这就是茉莉的品格,茉莉的花语。
《茉莉》重视歌剧的旋律提炼,主线贯穿,适时呼应。但凡一部好的歌剧或者音乐剧总会给观众留下主题曲的旋律,久久萦绕在脑海,脍炙人口,远久传唱,甚或成为经典,比如《卡门》《红色娘子军》等国内外著名剧作都留下了名曲,妇孺皆知。《茉莉》中有一首词:“梦醒扑鼻香,坊巷清凉,谁人悄然探花窗,你的茉莉词让我难忘,满屋茉莉香。”同样的,这首歌曲几乎在男主人公一棱出现的每一个篇章都响起、唱起,不同的时期——单相思、洞房花烛夜、半个世纪漫漫长相思、再相聚等等,歌词婉约如宋人,茉莉清香自悠远,每一次歌声响起,充满哀怨、寻觅、流连、热恋,差不多许多人都能默诵、跟唱。是歌词之美,美得不可方物;还是旋律动人,如茉莉清香,令人久久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