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
习近平总书记致信
祝贺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
回溯百年风云
100年前的4月6日
1921年4月6日
“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
倾资创办了厦门大学
穷小子16岁下南洋
白手起家成“橡胶大王”
1890 年
16岁的陈嘉庚离别故乡投奔南洋的父亲
跟随父亲在新加坡学着打理生意
不久
陈嘉庚握住了橡胶行业飞速发展的机遇
成为南洋最大的橡胶生产和制造商
被誉为“橡胶大王”
宁可变卖大厦
也要支持厦大
久客南洋,心怀祖国
希图报效,已非一日
在南洋事业发展蒸蒸日上的陈嘉庚
目睹近代中国遭受的内忧外患
亲历海内外同胞受人欺凌的屈辱
开始探求民族自强和复兴的道路
身处海外
陈嘉庚心系故土
他认定
教育是立国之本
兴学是国民的天职
陈嘉庚当年创办的集美小学
——集美学村
学校开办之后
海纳百川,广聘名师
鲁迅、林语堂、顾颉刚、孙伏园等著名学者
纷纷南渡
应聘来厦门大学任教
甚至一度传说“半个北大”来了厦门
然而
二十世纪20年代中期
陈嘉庚的事业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危机
金融危机从西方发端
迅速席卷世界
全球橡胶行业急剧下滑
陈嘉庚的生意遭受重创
当时汇丰银行跟一个财团来找陈嘉庚
他说没关系
我们注入资金
把你这个嘉庚公司重新让它发展起来
但我们有一个条件
不能再办集美学校
不能再办厦门大学
陈嘉庚说了一句话:
后来
陈嘉庚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
如果学校不办
我误了青年
而且更重要的是误了我们社会
误了我们国家
“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
陈嘉庚卖掉了三座别墅
卖掉了自己名下的橡胶园
作为厦大日常运转的经费
陈嘉庚为维持厦大办学变卖的三栋别墅之一:经禧律别墅
运营大学令陈嘉庚背负着巨大的财政压力
直至1937年春
为了厦门大学有更好的发展
他把学校无偿捐给国民政府
更名为国立厦门大学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1937年7月7日
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抗日烽火随即燃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1938年10月10日
在南洋华侨中学的大礼堂内
南洋华侨济济一堂
宣告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
陈嘉庚被推选为南侨总会的主席
南侨总会成立后
南洋各地80多个筹赈会
1000多个分会在南侨总会的领导下
为中国抗战筹赈捐款
派遣侨胞回国参战
有力地支援了国内的抗战
1938年8月
中国抗战的重要国际补给线滇缅公路
全线竣工通车
这条公路全长1100多公里
从昆明直达缅甸的腊戌
当时
世界各国和海外华侨
支援中国抗日的军需物资
大都依靠滇缅公路运输
如此险恶的运输线
必须技术熟练的司机才能胜任
但是在当时的中国
会开车、会修车的人寥寥无几
临时培训又来不及
在这个关键时刻
陈嘉庚挺身而出
1939年2月7日
他以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的名义
发布通告
招募华侨机工
巡回集会上
陈嘉庚上台演说
鼓励华侨回国参加抗战
拯救国难
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南洋华侨青年积极响应
离家舍业
踊跃报名
10天时间
第一批严格筛选的80名优秀机工
就集合完毕
在崎岖险阻的滇缅公路上
冒着枪林弹雨
遭受战火和疾病的考验
将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送入国内
为中国抗日战争赢得了重要转机
陈嘉庚时刻关心着
祖国抗日战况和南侨机工的命运
1940年
他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
赴滇缅公路慰劳南侨机工
并亲临前线慰问抗战将士
考察华侨捐款、捐物的开支情况
然而
随后的重庆之行
却让陈嘉庚对国民党深感失望
陈嘉庚一行在重庆
目睹了国民党政府官员的腐败
生活的奢靡
怀着对国家民族前途的深切忧虑
陈嘉庚去了延安
就在杨家岭的窑洞前
毛泽东亲自招待了陈嘉庚
毛泽东说
这只鸡是邻居送的母鸡
还在生蛋
听说我有远方的贵客来
邻居特地送来
这个菜
是我自己种的菜
毛泽东坐在未经打磨的石桌旁
向陈嘉庚描绘未来的中国
这让陈嘉庚感到从未有过的震撼
在延安考察了一周之后
他返回南洋
对大家说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不断蔓延
1941年12月8日
飞机在星马投下了炸弹
日军入侵南洋群岛
作为著名的华人抗日领袖
陈嘉庚成了日军通缉的对象
1942年1月30日
在爱国华侨和集美校友的掩护下
陈嘉庚离开新加坡
赴印尼避难
陈嘉庚为防备日军的抓捕
蓄须易容
随身携带毒药氰化钾
随时准备牺牲
直到1945年日寇投降
年过七旬的陈嘉庚
才于当年10月离开印尼
回到新加坡
陈嘉庚回来了!
500多个华侨社团
联合举行隆重的欢迎大会
远在延安的毛泽东
特地向大会发去贺词
贺词中称陈嘉庚是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1949年1月
毛泽东正式邀请陈嘉庚
参加将于北京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
当年5月
陈嘉庚辞别南洋的友人
踏上了回国的旅程
9月的北京
洋溢着准备开国大典的热烈氛围
陈嘉庚参加全国政协筹备会
出席开国大典
他欣慰地看到新中国诞生了
1961年8月12日
陈嘉庚在京病逝
享年88岁
巨星陨落
举国同悲
他的丧仪极为隆重
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亲自执绋
首都各界举行公祭
同年
陈嘉庚长眠于故乡厦门集美
陈嘉庚延续了华侨爱国兴教的传统
薪火传承至今不息
由他兴办和资助的118所学校
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嘉庚学子
为祖国建设和人类文明做出杰出贡献
而他的“诚以待人,毅以处事”的人生信念
更是不断激励后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