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借集美学校即温楼开校;4月16日《申报》报道厦门大学开校式盛况。
【1927】
1927年,林文庆校长与全体教师合影,其中有4位外国专家。
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 佘峥 整理 图/厦大提供)明天,厦门大学100岁了!百年厦大,绽放芳华。
1921年4月6日,厦门人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厦大开始它跌宕起伏的百年。
今日,本报推出四个专版,通过“史说”“数说”“图说”“时说”,在时光沙漏里,带您了解百年厦大曾经的艰辛、探索、坚持,与您分享它的荣耀。
【初创(1921-1937)】
1921
1月 校训定为“自强不息”。
4月6日 厦门大学借集美学校即温楼开校。
7月4日 林文庆校长到校,改校训为“止于至善”,绘制校徽。
1923
厦大美籍教授莱德在厦门发现大量脊椎动物远祖宗亲之活化石文昌鱼,在Science杂志发表《厦门大学附近之文昌鱼渔业》,引起国际科学界的瞩目。
1925
11月 厦大学生罗扬才成为厦门和闽西南地区的第一个中共党员。
1926
2月 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一个支部———厦大党支部在囊萤楼成立,书记为罗扬才。
10月10日 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正式成立,由林文庆兼任院长,沈兼士担任研究院主任,林语堂兼任院总秘书;鲁迅、张星烺、顾颉刚等应聘为研究教授。
1928
3月21日 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蔡元培签发131号训令,批准私立厦门大学立案。
【内迁(1937-1946)】
1937
萨本栋校长与部分师生在长汀校门前合影。
1937
7月1日 经南京国民政府核定,私立厦门大学正式改为国立。
7月6日 教育部经呈请行政院核准,简任清华大学教授萨本栋博士为国立厦门大学校长。
12月24日 师生及图书分批迁往长汀。
1941
业竞试成绩,按获奖人数与学校生数、系
6月 教育部公布1940年全国大学生学业竞试成绩,按获奖人数与学校生数、系数及所需经费数的比率评判,厦大均名列第一。
1942
6月 教育部公布1941年全国大学生学业竞试成绩,在最优五校中,厦大蝉联第一。
1945
台湾光复前夕 厦大派出一批学生进“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训练,受训后先后赴台工作。
1946
6月1日 校本部开始迁返厦门。
【发展(1946-1978)】
1950
5月24日 王亚南任厦大校长。
1952
8月 华东教育部召开高等教育调整会议,确立厦大为综合性大学。
1956
在厦大工作的陈景润,研究《他利问题》得到华罗庚赏识,由此开始对哥德巴赫猜想进行长期探索,为祖国赢得了国际学术荣誉。
1963
9月20日 经中央批准,厦门大学改为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
1970
10月24日 通过全省推荐招生,厦大工农试点班正式开学,设置11个专业,共有学员321名。
【腾飞 (1978-2000)】
1978
1月18日 我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后,厦大招收录取第一批(77级)本科新生1019名。2月初,该批新生正式入学。
2月27日 中央教育部颁发《关于恢复和办好一批全国重点高校的意见》,厦门大学被恢复为综合大学中重点高等学校之一。
1980
7月9日 学校成立大陆第一个研究台湾问题的专门机构———台湾研究所(现为台湾研究院)。
1981
12月 厦大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
1983
9月 学校首次接收7个国家20名国外留学生。
1984
10月23日 为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校举行隆重的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并举行陈嘉庚铜像落成揭幕式。
1986
4月15日 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发文同意厦大试办研究生院。
4月 国家教委批准厦大等7所高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
1988
7月下旬 国家教委公布全国高校首批重点学科名单,厦大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高等教育学、专门史(中国经济史)、物理化学、动物学等7个博士点学科被批准为高校重点学科点。
1991
4月7日 厦大与台湾淡江大学签订校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协议,这是两岸高校签署的首份交流合作协议。
1994
10月8日 校训改为“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1997
10月9日 由爱国华侨和厦大校友捐资兴建的“嘉庚楼群”开工典礼举行。
1998
4月24日 国家计委正式批复同意厦门大学为“211工程”项目高校。
【奋进(2001-2021)】
2000
4月6日 学校与漳州市、龙海市招商局中银漳州经济开发区举行建设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签字仪式。
2001
4月6日 庆祝厦门大学建校80周年大会在建南大会堂举行。校庆期间,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奠基。
2002
1月18日 经教育部公布,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高等教育学、专门史、物理化学、动物学、政治经济学、金融学、国际法学、分析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等13个学科成为全国高校重点学科。
2003
8月28日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正式启用。
2007
8月7日 厦门市政府与厦门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决定在“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共建、翔安校区建设、共建医学院和附属医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
2010
6月19日 与厦门大学共建的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授牌仪式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市举行。
2011
4月庆祝建校90周年。校庆期间,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奠基开工。
2012
9月13日 厦门大学翔安校区正式投入使用,首批8个学院、约2800名学生进驻新校区。
10月27日 由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实现产业转化的世界上第一支戊型肝炎疫苗“益可宁”正式上市。
2013
6月18日-19日 中国共产党厦门大学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提出厦大“两个百年”战略目标,即在厦大建校一百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力争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2049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9月30日 教育部批复同意厦门大学筹建马来西亚分校。
2014
厦门大学推进构建“十大”育人工作体系,打造了话剧《哥德巴赫猜想》等系列校园文艺精品,培育独具魅力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
2016
2月22日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举行首批新生开学典礼,首批203名马来西亚学生入学。这是中国大学第一所海外分校。
5月8日 厦门大学“嘉庚”号海洋科考船正式下水。“嘉庚”号是我国第一艘采用国外方案设计、国内转化详细设计,并由船东(厦大)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
2017
9月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厦门大学入选36所A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和统计学5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12月28日 教育部公布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结果,厦门大学7个一级学科进入A类,分别为海洋科学、应用经济学、化学、统计学、工商管理、法学、生物学。
2018
6月28日-29日中国共产党厦门大学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提出学校进一步深化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三步走”战略。
2019
2月1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厦大管理学院外籍教授潘维廉回信,祝贺他新书出版,感谢他把人生30年的宝贵时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相信他将会见证一个更加繁荣进步幸福美好的中国。
2020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厦门大学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实现境内师生零感染。顺利开展疫情防控期间线上线下教学工作。开展应急科研攻关,研制出多种检测试剂以及疫苗。各附属医院274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和厦门抗疫一线。
稳步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嘉庚创新实验室建成亚洲第一座无噪音实验室,攻克近10项关键技术,形成20余类共60余款高新技术发展成果。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相关技术突破滤波器三维封装、低成本无源器件集成、毫米波封装等卡脖子问题。
2021
4月3日-9日厦大举行校庆周,庆祝建校100年。
陈嘉庚 厦大印记
上世纪50年代,陈嘉庚向南洋爱国华侨募款建设厦门大学校舍,包括建南楼群等。
1919年7月13日 陈嘉庚在厦门陈氏宗祠召开特别大会,宣布自己将要在厦门建立一所大学。
1921年5月9日 陈嘉庚亲率全校师生由集美来到厦门演武场,为首批校舍———群贤楼群开工奠基。
1934年1月 陈嘉庚在南洋的企业被迫收盘,无力再为厦大提供正常经费。从1921年创办以来,陈嘉庚兄弟已为厦大提供经费400万元。
1936年5月 陈嘉庚致函福建省政府及南京教育部,愿无条件将厦大全部产业奉送,请政府接办,国立、省立均可。
1955年6月11日 陈嘉庚向南洋爱国华侨募款建设厦门大学校舍的计划宣告全部完成。共建成校舍、宿舍31幢,建筑面积达64364平方米。
注:篇幅所限,本版大事记为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
廖文焱,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