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尤溪
标题图
林宜亮:让传统武术发光发热
2021-04-01 16:47 尤溪县融媒体中心

  “出拳打寸劲,身如土砻,手如飞碟。”

  “与人交手,逢虚则擒,逢空则补;直来横破,横来直破。”

  ……

  3月19日,在尤溪县紫阳公园一角,年过花甲的林宜亮正现场演练尤溪地方拳。只见他时而立身中正,沉肩坠肘;时而四面进退,手法多变;并不时地发出中气十足的“嘿哈”声,令人为之一振。

  林宜亮自少年时便跟随父亲林元流练武,熟练掌握了三战拳、十三太保拳、九步回手等武术套路。退休以后,他又开始自学自编少林五形拳等拳术以及双节棍、长棍、剑等武学兵器,并开设免费教学班,在传承中创新拳术套路。

  地方拳:源于永春白鹤拳

  据《尤溪县志》《中仙乡志》《池田乡志》等记载,清初,泉州少林武术传入尤溪的管前、新桥、中仙、七口、城关等地,拳种有太极拳、鹤拳、猴拳,随后流传到坂面、梅仙、西洋、枣坑等地。

  永春白鹤拳是在清朝康熙年间由方七娘所创,揉合白鹤种种舞姿于少林拳法中,经数年揣摩衍化而成的拳法。此拳法传入中仙、溪尾一带后,当地拳师调整了套路、手法等,形成了尤溪地方特色拳,以“近身短打、攻防兼顾、寸劲脆发、一招制敌”为特点。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林元流是尤溪县城区有名的拳师,人称“阿流师傅”。他收了10多位徒弟,皆以练习鹤拳为主。

  林元流生于1921年,是一名梢排工,10多岁就在尤溪河里讨生活,时遇匪徒来劫货。听闻“三战”是入门基本功,涵盖了鹤拳拳术运动中的主要基本动作和相应的发劲要求,练好了“三战”就等于学会了一半的鹤拳基本功。为了防身,他开始学练鹤拳。

  “父亲曾说过,当时,一位来自溪尾乡枣坑村的拳师在我家开了间武馆,传授白鹤拳,收徒近20人,父亲便也拜他为师。”林宜亮回忆。

  民间常言“遇鹤如能电,败势摔三丈”。林元流练鹤拳,技击必发声,一指一节,一招一式,有如风驰电掣,锐不可当。靠着这身武艺,他在捎棑途中,几次将“划着小船,带着砍刀来抢木材”的匪徒打跑。

  “傅度七娘变化鹤鸟,飞往门前墙上,张势开翅顶,抬起单足踏地,两翅合落,瓦墙崩坏……”林元流以手绘笔录的方式记录了拳路、习武心得等,共计5本,其中一本拳谱便记载了尤溪地方拳与永春白鹤拳的渊源。

  林教头:在传承中创新地方拳

  1973年,17岁时的林宜亮开始同父亲林元流练武。

  “每天重复练压腿、扭腰、打拳路等基本功,动作虽然简单,但大运动量的练习导致浑身肌肉酸痛不已。还要和师兄弟们练对打、地摔。那时,我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林宜亮回忆,幸而父亲一向温和,教学方法又能因人而异,循循善诱。

  “父亲常说练起拳来要子午端正、虎眼狮嘴、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意顶、意手、济力……”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通过对各种桩功、身法、步法、手法和呼吸调息法等系统性训练,林宜亮端正动作规格,领悟“吞吐浮沉、刚柔缓急、明暗二劲、寸劲节力”的意义。在一年多里,他系统掌握了尤溪地方拳的内运气、拆招接招、对抗击打和擒拿格斗等。

  “师兄弟们都称宜亮为‘林教头’,他就像《水浒传》里的林冲一样,反应迅速,身手敏捷,武术器械更是耍得有模有样。”师兄张生泰说。

  “有人问我,你练过武术能打几个人?父亲多次教导不能以武欺人,不能逞强好胜。我练武不是为了打人,是为了保护自己与强身健体。”林宜亮回忆,有一次,他前往南平市采购建筑钢材,在返回途中的休息间隙,遇到三五劫匪。他当场冲上去撂倒一个,再顺势往地上一滚,用脚踹倒另一个人……趁着混乱之际,他得以成功脱身。

  过了知命之年后,为了强身健体,每日凌晨五点,他就两手各拎着两三块砖头,跑步到山顶,健身习武;为了练腿部力量,他将直径30公分的松树踢出了左右各2公分的凹陷弧度……

  “他现在都60多岁了,还再练鲤鱼打挺、腾空摔背等动作,经常在地上滚,浑身都是泥土、落叶,脏兮兮的!”虽然妻子时常忍不住唠叨,但看着他的体质明显增强,也就释怀了。

  因鹤拳是有效的功力养生法,林宜亮萌生了“发扬传承尤溪地方拳文化,促进全民健身”的念头。他开始借助武术视频以及书籍,吸取五形拳、醉剑、太极拳等武学精华,结合自身掌握的拳术套路,对尤溪地方拳的招式动作进行优化,衍生出了适合普通人练习的十三太保拳、九步莲花拳等丰富的武术种类。

  “有人说我练得太极拳太硬,那是因为我把鹤拳里的‘寸劲’与太极拳的‘柔’结合在一起。”林宜亮笑着说。

  此外,他还自学自编了长棍、双节棍、醉拳和醉剑等。

  “刚学双节棍时,一上来就用蛮力,把手脚后背打得淤青一片。后来,改成只用五六成的力,并控制力道让棍子上半截打到肌肉,这样不仅不疼,还能舒筋活血……”说话间,林宜亮现场展示了一段,只见两副双节棍在他手中被耍得密不透风,犹如流星一样飞舞,伴随着铿锵有力的拳脚声,呼呼生风、刚劲威猛,气势凌人,令人望而生畏。

  2019年11月,林宜亮受邀参加福建生产建设兵团首届武术表演赛,展示了经优化后的五形拳,荣获二等奖。

  公益课:新式拳剑后继有人

  2017年,尤溪县武术爱好者们自发成立了县武术协会,并在县文旅局和县体育中心的支持下,在紫阳湖畔设置了尤溪县武协活动点。每天7:00到8:00,大家就聚在这里练武切磋;逢周六日与寒暑假,还有不少学生来学武,最多时达40多人。

  作为县武协成员之一,林宜亮时常受邀指点大家练拳。“‘师傅领进门,练武靠个人’,能吃苦、有悟性的孩子,只需要稍微指点一下,他就能快速领会拳法套路。”他说,有的孩子五六岁就来学武,虽然一拳一脚略显稚嫩,但那是武术的未来与希望!

  “我以前比较好动,安静不下来,很难融入课堂。练了一年多的武术后,我学会了4套拳术。现在,我上课能坐住了,成绩也提高了。”14岁的陈荣说。

  严积森与江芳耀是林宜亮的发小,少年时,他们曾同阿流师傅学过武,后因各种原因中断了练习。如今,退休后的两人同林宜亮学起了鹤拳、太极拳、五形拳、剑术等。“上了年纪后,练不了高难度的招式,宜亮就把动作调整成适合老年人练习的。每天坚持练,现在身体筋骨强健了,精气神也好了,去医院的次数都少了。”严积森说。

  得知林宜亮开设免费教学班,陆续有市民慕名前来紫阳公园,跟着一起练。

  “我跟着林老师练武已经两年多,拳术、剑棍等都会一些。每天来公园同大家说说话,练练武,心情好!身体就好!”市民郑兴通时常背着长棍、剑等到公园,与武术爱好者们一起练武健身。

  为了让更多传统武术、特色拳种重新焕发活力,今年3月,尤溪县武术协会设置了10多项武术教学科目,面向社会开设公益武术班,由协会内的10名专业教练每周开课教学。

  “教练们每周轮流教学2个小时,每套拳法的教学时间共计2个月。我主要教陈式太极拳、鹤拳、剑棍等。”林宜亮表示,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需要传承和发展,只要大家肯学,他很乐意教。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