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机号注册会员才能扫码点餐。”“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吃饭怎么办?”……近日,中消协发文称,近期收到消费者反映,有些餐厅不提供人工点餐,甚至不提供现场菜单,消费者只能关注公众号或小程序后进行“扫码点餐”。
海都记者30日走访福州多家餐厅发现,多数餐厅虽然有配备纸质菜单,但店员仍是首推扫码点餐。有些店家则不提供任何实体菜单,只能通过扫码点餐。
对此,不少市民称,扫码点餐虽然提供了便利,但对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在外就餐成了问题。此外,不少人也担心存在信息被过度搜集并泄露的风险。
扫码点餐
老人机扫不了咋办?
记者30日走访鼓楼区东街口商圈发现,在疫情防控的常态下,不少商家都首推扫码点餐的方式,以减少人员的接触,但多数店内也配备着纸质菜单,只有极少数的店内没有提供菜单。
在鼓楼区东百中心的肯德基餐厅内,点餐台上放置着一块印有点餐二维码的提示牌,工作人员口头不断引导顾客使用扫码点餐。
肯德基店内放置着手机自助点餐的标识牌
记者向工作人员询问是否有纸质菜单时,工作人员表示只有张贴在柜台墙上的大幅海报上印有菜单,如需人工点餐店里也可提供相应服务。
而鼓楼区东街口“胖哥俩肉蟹煲店”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需扫描桌面上二维码点餐,如果有不善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来就餐,会提供一份塑料板材质的菜单,但此菜单上的菜品许久未更新,与目前店内提供的菜品有些许出入。
而在东百中心一家名为“sevenbus巴士站”的饮品店内,只提供扫码点餐,没有配备任何实体菜单,顾客若需要看菜单就必须扫码。
对于扫码点餐,记者采访了一些在外就餐的老人,一些老人告诉记者,日常他们出门都是携带老人机,确实会因为无法扫码遇到一些“窘境”,虽然在要求之下店员会提供纸质菜单,但是依旧感觉十分不便。
还有一些老人告诉记者,虽然他们也在使用智能手机,但并不熟练,一不小心就点错了,只好重新来一遍。
吃饭还要收集隐私?
市民担心泄露信息
除了扫码点餐给老年人带来不便外,还有些消费者担心个人信息泄露等安全问题。
记者注意到,不少提供扫码点餐的商家,都需要让手机授权通过隐私协议,此项个人信息包括身份信息、姓名和电话等。
在上述肯德基餐厅内,记者发现,扫码后需先关注肯德基微信公众号,获取消费者位置信息、手机号码等,在授权后,点餐界面会跳出隐私协议,称将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及隐私。
“我担心扫码点餐会暴露个人信息。”市民刘女士说。
此外,有些商家把消费者用餐过程当作免费推广,吃过一次饭后,每天都在推送信息,也让人烦不胜烦。
而对于推广扫码点餐,一些店家向记者表示,由于菜品更新比较快,纸质的菜单需要不断更新,不仅较麻烦,也不够环保。而扫码点餐不仅菜单更新快,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店员的压力。
福建元一律师事务所的蒋双灌律师表示,商家推广扫码点餐主要是适应信息化。对于不善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可以要求商家提供纸质菜单或口头点餐,若店铺有纸质菜单或可以口头点餐,商家却故意不提供,则涉嫌侵犯消费者公平交易权。此外,顾客在“扫码点餐”时不排除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但商家只要遵守个人信息管理条例,便不存在违法行为。
【新闻多一点】
中消协:仅提供扫码点餐
涉嫌侵害消费者公平交易权
对于扫码点餐,中消协近日发文强调,“扫码点餐”不应成为“单选题”,“消费便利”不能变成“消费烦恼”。
中消协表示,仅提供扫码点餐涉嫌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侵害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不提供现场菜单有损消费者的知情权,新技术应用不应成为特殊消费群体的消费阻碍。
中消协指出,餐厅经营者不提供人工点餐服务,只提供扫码点餐,不仅有违商业惯例,也使现场就餐消费者只能关注或绑定经营者的公众号或小程序,被动授权经营者获取其个人信息。这种做法涉嫌侵害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是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对现场就餐消费者的一种强制交易行为。
你遇到过智只能扫码点单的商家吗?你觉得扫码点单是否方便呢?快来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吧!(记者 江宛秋 郑旭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