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杀,总是秒杀!”2月20日,尤溪县羽毛球协会会长杨泰泉在介绍尤溪羽毛球运动时,几次说到“秒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说,去年以来,由于对场馆运动人数的限制,每次活动采用限定时间和按时间段报名接龙的方式,结果通知一发,短短时间,人员报满。越是受限,大家越钟情于羽毛球了。
因热爱相聚
“亚洲的健儿聚北京,洁白的羽毛寄深情……”20世纪70年代,为第三届亚洲羽毛球邀请赛而谱写的歌曲《洁白的羽毛寄深情》,经著名歌唱家朱逢博和李谷一演唱后很快红遍大江南北。进入新世纪,尤溪的羽毛球运动成为群众广泛参与的运动项目。2002年,尤溪县成立体育总会羽毛球分会。2006年协会正式更名为尤溪县羽毛球协会。如今,协会共有会员125名。
魏连寿今年63岁,他就是在《洁白的羽毛寄深情》的歌声中开始羽毛球运动的,40多年来从未间断。2012年,他和妻子肖碧贞一起加入协会,两人一周至少打两到三场球,身体十分硬朗,打羽毛球成了夫妻二人唯一坚持的体育运动。
1999年,王红玲常常失眠,听从医生要多运动的建议,她开始坚持打羽毛球,居然把失眠治好了,从此爱上了羽毛球。2002年,羽毛球协会刚成立,她就作为第一批羽毛球爱好者加入协会,至今已有19年。
同是羽毛球协会资深成员的郑珠妹深有感触,她说:“我尝试过很多运动,但羽毛球是我唯一坚持下来的运动。羽毛球运动有两人即可,运动量适中,相对安全,团队协作,乐趣连连。”
“因为热爱,我们相聚在一起。羽毛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改变,我们协会想把运动的快乐传递给更多人。”杨泰泉说。他原先是打篮球的,年纪大了,转向羽毛球,结果就与羽毛球结下不解情缘。
经典健身运动
羽毛球运动历史悠久,现代羽毛球运动起源于印度,形成于英国。1875年,羽毛球运动正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1893年,英国的羽毛球俱乐部逐渐发展起来,成立了第一个羽毛球协会,规定了场地的要求和运动的标准。1939年,国际羽联通过了各会员国共同遵守的第一部《羽毛球规则》。
羽毛球运动在我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1995年《体育法》颁布,同年全民健身计划开始推行。“羽毛球协会的成立,带动了尤溪县的全民健身运动,起到增强群众身体素质的作用。”杨泰泉说。
多年来,尤溪县羽毛球协会定期开展活动,适时举办全县羽毛球赛。协会成员自发同羽毛球爱好者到全国各地参加比赛,屡屡获奖,越来越多人因此爱上这项运动。
迎着晨曦,“彼岸俱乐部”的羽毛球爱好者就开始挥起球拍,享受清晨在紫阳公园里打羽毛球的快乐与温馨,这是他们每个晴天的必修课。在尤溪县体育馆内,羽毛球协会晨练队都不放过体育馆早8点前的空档时间,抓住时机过球瘾。
在尤溪县各大公园、中小学校体育场、企事业单位职工休闲娱乐场所,乃至自家门前开阔的庭院……只要有人挥一挥羽毛球拍,就能快速召集一群热爱羽毛球的伙伴。
2020年10月,羽毛球协会举办了福建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尤溪县“开元天熹”杯羽毛球邀请赛。通知一发出,大家都争着参赛,受比赛场地和赛程时间的限制,协会最终邀请了142名羽毛球爱好者参赛,比赛场次达177场。为了满足其余爱好者的观赛要求,比赛全程通过微视直播,2000多人在线观看。
“把运动的乐趣传递给更多人是我们的初心,令人欣喜的是,现在县羽毛球爱好者众多。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都有,还出现了众多的夫妻、母子、兄弟、姐妹搭档。各年龄段的比赛都有人报名参赛,并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杨泰泉说。
让更多孩子亲近羽毛球
“先用左手握住球拍的中杠,拍框要与地面垂直,张开右手,虎口对准拍柄斜棱上的第二条棱线,握拍就像和人握手一样……”2月22日,在尤溪县体育馆羽毛球训练点,王红玲正在耐心指导协会新生的正确握拍姿势。
现在,王红玲和杨泰泉是尤溪县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的教练员,每周五周六周日晚他们都会到活动中心给孩子们上课。校外体育活动中心现有60余名学生,王红玲和杨泰泉从握拍、颠球、挥拍、步伐、击球等内容一一进行讲解,孩子们掌握得很快。
“我儿子7岁时加入羽毛球协会,现在已经坚持打羽毛球6年了。以前他常生病,练球后不仅体质变好了,抗压能力也变强了。教练不但教孩子打球,还引导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完成好学业的前提下快乐运动。”羽毛球协会成员田建涛的妈妈说。2019年7月,田建涛和小伙伴一起参加三明市第七届运动会少儿组羽毛球赛,获得了团体第四名和男子乙组亚军的好成绩。
羽毛球协会每周日上午开展儿童公益羽毛球课程,让当地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到羽毛球运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