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3月19日讯(记者 陈成沛)“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人在厦门隔离的台青曾芝颖,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如是表示。3月17日,大陆出台《关于支持台湾同胞台资企业在大陆农业林业领域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农林22条措施”),在台胞新农人中引发热议和强烈反响,其中“鼓励台湾乡村建筑规划设计师到大陆从事规划设计工作”的条款,让曾芝颖直呼“太棒了,好开心”。
曾芝颖在闽清县雄江镇梅雄村和闽剧表演者合影
曾芝颖是福建橙翔文旅负责人,深入福建从事乡村建设工作迈入第三年。她所率领的团队2018年进驻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为当地历史文化街区做社区营造。在做了“梅林印记”的成功案例之后,他们又接下闽清县梅溪镇漳洋村的乡建案,如今已着手进行闽清县雄江镇的乡村振兴。
这次隔离到月底“出关”,曾芝颖预计在福建待到6月份。她说,过去努力的成果,让台湾很多青年专业团队见到在福建做项目兼具“真实”与“务实”,纷纷表示愿意加入团队中来,一起耕耘福建乡村建设及历史街区“创旧怀新”的行列。
“此政策一出,让台湾团队更加确立目标与方向,同时因为条件的弹性放宽,相信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曾芝颖说。
此次“农林22条措施”,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围绕台胞台企在农业林业领域发展提出具体支持措施,进一步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支持台胞台企参与大陆农业林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陈岱明和前来厦门美格农艺参加科普活动的小朋友在一起
对于台企厦门美格农艺有限公司常务董事陈岱明来说,里面有多条措施都是自己关注的部分,尤其是“支持台胞台企参与智慧农业领域的研发创新、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以及“加强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提出具体措施”,和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智慧农业是我们这几年一直想要发展的领域,毕竟农业不能一直停滞在传统的状态,一定要投入研发、引进新技术,才能深耕发展。”陈岱明介绍,厦门农业产值相对大陆其他城市不高,但是政策引导价值应该是最高的,“农林22条政策”对于美格未来规划的方向有很大的助益,“我们已经立项建设两岸现代农业产业园,包含功能有现代农业综合楼、研究中心、智慧农业、研学基地、展销中心等等,期望整合当地台资农业伙伴,促进更多两岸现代农业交流、对台以农引农。”
而在厦门台农汪勋武看来,此次“农林22条措施”恰恰给他从事的绿色生物科技新事业注入了新能量。措施中提及,“台湾同胞和台资企业从事农业种植养殖配建的与生产农产品直接关联的粪污处置等设施用地,纳入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可依法依规使用一般耕地”,汪勋武表示,这对从事环保农业的台农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因为一般耕地可以逐步开放,将带来非常大的便利。
汪勋武称,他的目标是能将绿色环保农业在厦门落地生根之后,开枝散叶到大陆其他地方。如今有“农林22条措施”,他更有信心,事业也将越做越“好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