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头条抓取
标题图
强基提质护健康——秀屿区综合施策巩固健康扶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
2021-03-19 10:19 莆田网

  东庄镇东红村卫生所内,医生在为患儿看病。

  笏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签约医生入户开展健康服务。

  □湄洲日报记者 傅梅香 通讯员 吴志军 谢月 文/图

  截至目前,全区规划设置一体化村卫生所147个,已全部申请开通医保定点,并投入使用。至去年,成立76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

  农村卫生健康工作是脱贫攻坚和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秀屿区卫生健康局坚持问题导向,稳步推进家庭签约服务工作、村卫生所一体化建设,提升精准服务水平,保障群众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落实大病集中救治

  来自秀屿区东峤镇的张某,患有精神分裂症,此前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一直在区精神病防治院治疗。除医保报销、医疗救助外,每个月还需自费五六百元。

  2019年3月起,秀屿区精神病防治院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病人给予优惠措施:病人除享受规定的医保报销、大病保险报销、医疗救助外,住院期间伙食费及其他费用、治疗期间自费部分等每月由原来五六百元减少到180元 (仅限精神疾病类的治疗,不包含躯体基础性疾病的治疗费用),不再收取其他费用。得益于此,张某每个月减少了三四百元费用开支,给家里减轻了负担。

  “目前在院治疗的有28人符合上述条件,每月仅伙食费共约优惠7560元,其他费用零收取。”秀屿区精神病防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虽然收费减少,但他们对病人的服务却不减,让他们享受到政府的政策优惠。

  大病重病是致贫返贫的重要因素。回看这场脱贫攻坚战,秀屿卫健局将区医院、区精神防治院作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定点救治医院,实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为大病患者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开通就医绿色通道,缩短就医等候时间。区医院为符合条件的患者设置1万元的虚拟帐户,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做到应治尽治、不落一人。

  “区医院、区精神病防治院制订适宜的具体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优先选择基本医保目录内的安全、经济、适宜的诊疗技术和药品、耗材等,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秀屿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蔡开国介绍,区医院、区精神病防治院设置相对固定的病区、病房,实行集中救治;对不具备诊疗条件的,通过会诊、转诊等方式,按照就近的原则,建立相关台账,并于次月初向卫生健康部门报送救治对象诊疗情况、费用结算等信息。

  截至去年,秀屿区大病专项救治工作中,共摸排患大病贫困人数198人,贫困人口慢性病签约服务实现签约306人,签约率99.35%。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和特殊门诊的就诊人数为634人,医疗总费用642.67万元,总报销金额614.19万元,报销比例为95.57%。

  该局还高度重视低保妇女“两癌”筛查工作,成立了专家技术指导小组,通过入户宣传、健康教育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两癌”知晓率与检查率。以人为本,简化检查程序,由镇卫健办和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筹安排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到区医院和盛兴医院接受筛查。对少数外出务工无法回乡检查的,可就地检查后将相关凭证拿回来报销。对于瘫痪、智力残疾等出行不便的建档立卡贫困妇女,统一组织安排车辆接送到医疗机构检查,并按根据情况安排医生陪同护送,对无法到院检查的给予就地检查费用报销。

  ●补齐医疗卫生短板

  近日,秀屿区南日岛小日村79岁的施吓玉走进村内的卫生所,拿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药,表示“村卫生所离家近,自己都可以走过来拿药,又可以报销,真的很方便”。

  小日村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年轻人普遍外出经商,留在村里的主要是老人、儿童。2020年前,村里没有一体化卫生所,许多村民看病只能去私人诊所,或是坐船出岛去南日镇卫生院。许多特殊病种的病人只能到南日镇卫生院或是莆田市区拿药,极不方便。

  2019年,秀屿区将小日村卫生所提升改造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当年7月动工,年底完工,按照一体化村卫生所标准建设,具备药房、诊疗室、治疗室、观察室、公共卫生室,“五室”分离,大大地改善就医环境。去年5月,村卫生所还启动村所医保报销工作,逐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以前特殊病种的病人去南日镇卫生院拿药,单车费就得花费50元。要是遇到恶劣天气,都没法出岛,一些突发疾病只能在诊所先处理。”小日村卫生所医生陈桂林说,小日村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200多人,这些患者常年需服药,如今在村卫生所就可以刷卡结算,给患者省了不少钱。

  目前,南日镇已有16个村卫生所(含边远小岛鳌屿岛、罗盘岛村卫生所)能开展医保直接报销。

  基本医疗有保障是脱贫攻坚的硬指标,也是硬任务。小日村群众就医条件的变化,是秀屿区基层医疗服务“补空白”的一个缩影。这些年来,该区打牢“基本医疗有保障”的基础,加快全区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满足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方面,由各村委会通过新建、改建或者租赁的方式提供集体用房,之后按标准配备医疗器械和设备,同时向医保部门申请纳入医保定点。截至目前,全区规划设置一体化村卫生所147个,已全部申请开通医保定点,并投入使用。有8个空白村由卫生院派驻医生巡诊或由邻近村卫生所覆盖,确保群众基本医疗得到保障。

  秀屿区卫健局基层卫生股负责人林远航告诉记者,推进村卫生所一体化建设,不仅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特殊病种刷卡结算,有利于分级诊疗机制的形成,使常见病、慢性病能够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获得及时诊治,方便农村居民看病就医,打通医保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

  前不久,南日镇卫生院副院长刘国荣又来到石盘村林某家中,了解他的身体近况,并给他母亲量血压、测血糖等。

  林某两年前患有结肠癌、肠梗阻等,无法干重活,母亲瘫痪。作为林某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刘国荣联系市第一医院,帮林某办理住院手续等,让他顺利接受结肠癌手术。术后林某回家后,刘国荣定期上门为其换药,指导术后康复,关注他和他母亲的健康。

  “南日岛偏远,群众就医不是很方便,我们为因病致贫返贫家庭制定‘一人一策’治疗方案,家庭医生将手机号、微信号全告诉他们,实行‘保姆式’服务。”刘国荣说,卫生院共成立11支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每个团队5-6人,各个团队按辖区人口负责一至两个行政村,联合辖区内乡村医生,为海岛居民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比如量血压、测血糖,进行体格检查,提出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等。

  为保证健康随访落实到位,该院还成立“下乡兼职群”,每次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下乡时,其他有空的医生都可报名参加,并给予一定的补贴,鼓励医护人员下乡随访。成立4支特色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中医药、儿保、孕产妇、严重精神病障碍患者服务团队,专门针对南日镇的特殊人群进行服务。

  近年来,该区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提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逐步形成以家庭医生为引导、与乡村医生共同服务的工作模式,将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知识带入千家万户。截至去年,该区共成立76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特别是对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做到应签尽签。

  蔡开国说,签约医生在平时的工作中,采取集中履约服务与预约服务、定期服务与不定期服务、电话履约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零距离”为群众提供诊疗服务。

  顺应群众期待,打造“健康秀屿”。站在新起点上,秀屿区将不断提升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加强村级公共卫生服务,确保群众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报销、大病有救助,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的健康堡垒。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