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海夫妇为顾客打饭 记者 周杨宁 摄
商家是否诚信经营,格外受老百姓的关注。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记者来到龙海港尾镇,采访中年夫妻江文海和陈香琴因诚信经营收获美好生活的故事。
昨日中午12点左右,在港尾镇港佛路汤头村路段,一家招牌写着“正宗漳浦排骨饭”的餐馆内干净亮堂,不少客人在点餐台排队。“我要鸡腿炖生姜枸杞汤”“我要老鸭炖红菇汤”……客人大都点的是排骨饭套餐,一份通常13-14元。“分量足。你看,这一盅炖汤肉这么多,汤头特别入味。”“他们的排骨饭特别古早味,用的是专门熬制的猪油,吃出了小时候的味道,在其他地方很难吃到。”客人们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向记者“安利”排骨饭和炖汤。
一个多小时后,套餐售罄,江文海和陈香琴开始收拾打扫,准备晚餐的菜品。“我每天只做100份套餐,来晚了就没有了,有的客人怕吃不到,会提前打电话或微信预订,以前就有客人专门从漳州市区、厦门过来,而我们卖完了,让他们白跑一趟,特别不好意思,后来我们就提醒他们要过来前先联系预留。”江文海说,之所以要定量销售,就是为了保证食材的新鲜。“我们向顾客承诺不卖隔顿饭,保证食材新鲜品质,如果做多了没卖完就浪费了。”
“诚信经营”是江文海夫妇的创业初心。今年40岁的江文海此前与妻子在厦门打工为生,妻子陈香琴是漳浦马坪人,她的姨妈在漳浦佛昙镇开了一家排骨饭小餐馆,陈香琴在店里帮忙,并学会制作排骨饭的手艺。由于在外打工无法兼顾带孩子,2017年,夫妻俩决定卖排骨饭创业。期间,江文海和妻子花了不少功夫研究“怎么炖汤更好喝”,不断试验火候、时长等,终于炖出“最佳口味”。紧接着,餐馆开业了。“因为新开的店,知道的人不多,头一两个月生意不怎么好。”江文海说,刚开始没有达到预期,但他没有灰心,还是坚持餐品的品质,坚持不卖隔顿饭,坚持用好肉、好米、好油,而为了保证水的质量,还专门安装了品牌净水器。
“没卖完就拿回村里,送给乡亲、亲戚朋友吃。慢慢地,客人来尝试后好评,回头客越来越多,生意开始好起来。”从门可罗雀到门庭若市,江文海夫妇越来越有信心。对食材品质越发重视,夫妻俩每天一早就到菜市场采购,蔬菜都是购买熟识的菜农从菜园现摘的,猪牛羊肉、鸡鸭等都一一精心挑选。“东西好不好,客人一入口就知道,做生意就跟做人一样,只要坚持不忽悠,就一定能做好。而做食品更要讲良心,更要让顾客放心。”江文海说,他们一家人平时吃的也都是店里的餐品,和客人吃的一样。看到江文海一家在店里吃饭,顾客就说:“客人可能几天吃一回,而老板自家天天都吃,东西肯定信得过。”
江文海夫妻俩采购、烹煮、打包、打扫卫生等全部亲力亲为,逐渐走上了致富之路,但也经历了不小的考验。“这两年猪肉一直涨价,又碰到疫情,对我们冲击不小,但我们坚持不涨价,不减量,保持品质,因为我坚信,品质在,客户就在,只要客户在,就不愁没钱赚,成本高了,虽然利润少了,那就薄利多销嘛,最多辛苦一点,但总会撑过去的。”
江文海说,以前镇上只有他们一家卖排骨饭套餐,因为生意好,周边陆续开了三四家同类餐馆,但这并不是坏事,“有竞争是好事呀,这样才能鞭策我们不断追求品质,不忘初心,诚信经营。”
☉记者 周杨宁 通讯员 林志祥
责任编辑/陈岩 徐镜正